西夏区:文明成自觉 新风扑面来
“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要挂在最显眼的地方。”9月4日,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党支部书记曹东旭指着挂在墙上的“第一届自治区移风易俗先进红白理事会”牌匾对记者说。
近年来,西夏区广大农村纷纷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村建章立制,吹起了一股“节俭风”。
村民张芳成的父亲去世,办白事时全村40多人来帮忙。按以往规矩,张芳成不但要宴请帮忙的村民,而且每辆车至少要给200元钱。曹东旭第一个站出来表示,饭不吃,200元钱不要。“谁家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大家互相帮一帮,让去世的人好走得安心。”曹东旭告诉记者,从那以后村里人办白事,没有一个收钱的,村民都当成自己家的事办,大家的心也越贴越近。
目前,西夏区17个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各村张贴公布红白理事会组成人员、章程、办事流程,推行村民操办婚丧事宜申请审核备案制度。各村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商讨确定结婚彩礼、随礼标准和红白宴席操办规模等,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划出“红线”,增强村规民约的刚性约束。
两年前,55岁的陈剑峰嫁女儿,做了件让村民们都竖大拇指的事。“亲家给我拿了6万块钱彩礼,我当场退给他2万,然后给了女儿女婿2万,剩下2万块钱全给女儿买了东西,俺老两口一分钱没留。”陈剑峰告诉记者,他给儿子娶媳妇花了将近20万,全家人几年喘不过来气,深深体会到高额彩礼的危害,这次嫁女儿一定要给村民们做个榜样。
从2015年开始,昊苑村红白理事会就规定了红白事礼金金额。白事不收钱,谁家遇到全村人一起帮忙。喜事礼金不得超过200元,彩礼钱不得超过3万元。“以前,村里谁家办红白事,份子钱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块,大摆宴席不仅浪费,还影响村民感情。近三年,移风易俗已经在老百姓心里慢慢扎了根,现在大家攀比的是看谁收的彩礼少甚至不收彩礼。”曹东旭告诉记者。
“文明乡风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西夏区各村设立核心价值观、善行义举“四德榜”等宣传栏,通过道德讲堂、文艺演出、绿色清明、入户走访、移风易俗进校园等各种形式,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各镇街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各村与党员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评选星级文明户,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教育群众、引领群众。开展移风易俗主题道德讲堂活动8场次、文艺演出5场次,累计入户宣传70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1.7万余份。
既要移风易俗又要树文明新风。今年7月,西夏区为17个村、3个农村社区“新民风讲习所”授牌,实现讲习活动在西夏区农村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专技人员、驻村第一书记、致富能手等作用,通过新民风讲习所,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创业培训、精神滋养,培育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重诚信、守法律的新时代农民,把党的声音送到农民心里,把方法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记者 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