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农民富了春耕贷款少了
今年,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为西夏区芦花台农户安排了春耕惠农贷款,准备“贷”动春耕。然而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1300万贷款却只发放不到六分之一——
“上周五刚递交材料,这不,今天贷款就下来了。”3月9日,在西夏区芦花台同庄一队,农户张凤香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她申请的8万元春耕贷款已经到账了。有了这笔资金作支撑,今年丰收准没问题。然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芦花支行行长李德平却一脸忧虑,类似张凤香这样的大客户现在是越来越稀缺了。“今年,为了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我们支行共安排了1300万春耕惠农贷款,而到现在贷款却只发放不到六分之一。”
农户喜了,行长忧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现在俺自己手头也有点钱了,所以今年少贷点就行。”今年53岁的张凤香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芦花台支行支持的典型客户。1994年,颇有胆识的她便向银行贷了1500元“巨款”,为家里十多亩耕地购买化肥、种子和农机设备,用她的话说:“为了致富,有风险也得上。”然而,让张凤香意外的是,正因为有了当年这笔贷款的支持,她的收入每年都在翻番。现在,她家主营的“产业”已经从种田、包鱼塘扩展到养猪和牧草种植。去年张凤香更是一口气承包了1236亩土地,为农场“一对一”供应牧草,年收入达30多万元。今年,续签承包协议的张凤香又一次向银行贷了8万元,继续她的创富路。
事实上,和张凤香一样有干劲的农户在西夏区芦花台可不少。为了做好农户们的金融服务工作,早在今年春耕备播前,银行工作人员们就到所辖的良渠梢村、同庄村、顾家桥、三闸村等,挨家挨户宣传强农惠农信贷信息。同时,还在行里建立了“春耕备耕信贷专柜”,推广“电子银行”、发放“富农卡”,让农户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如今当地26户农民已经领到了贷款。
农民富了,虽然金融政策放宽了,春耕贷款却“备受冷落”。对此,行长李德平虽曾略感忧心,但也颇为开心。“农民富裕了,现在行里也越来越有财气了!”李德平告诉记者,该支行去年一年吸纳存款两亿九千五百万元,今年年初到现在已经吸纳存款9千多万元,储蓄业务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递增。
“虽然是农业小县区,但是近年来西夏区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有机枸杞、葡萄产业、肉牛养殖、设施农业四大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西夏区农牧水务局负责人侯晓成告诉记者,为了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西夏区不仅投入2000多万农业产业化资金,还加大对农民技能和就业培训力度,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农业公司等方式,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形成了多渠道增收致富的路子。如今,就业收入已占到西夏区农民可支配收入的50%,2014年西夏区农民人均年收入更是突破8618元,比上年增加10.1%。
致富不是梦,现在的西夏区,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 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