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蔬菜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西吉县委、政府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优势,科学定位,把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建基地、扩规模、增效益、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葫芦河川道区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有力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收入倍增,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按照“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多元发展、优化升级”的思路,引导广大农户、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蔬菜面积逐年扩大,2013年以来,每年蔬菜面积都稳定在13万亩以上,比2010年增加10万亩以上,形成了“突出主导、多元互补”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种植结构趋于合理。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建立了以芹菜为主,胡萝卜、蒜苗、番茄、西兰花、甘蓝、娃娃菜、大白菜等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8900亩,解决了单一蔬菜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压力,呈现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的比较合理的种植模式。
三是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蔬菜品种、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与转化,显著提高了产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近年来,共选育引进各类蔬菜优良品种2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100%;拱棚西红柿得到大面积种植,设施蔬菜达到10000多亩。特别是推广了芹菜覆膜穴播压沙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配方施肥、机械化种植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复种等新技术,为蔬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规格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四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围绕特色蔬菜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强化各项服务。扶持西吉县蔬菜批发市场、华林公司等多家公司及合作社建立了冷藏保鲜库和制冰生产线,日产冰量1000吨以上,确保了蔬菜外销保鲜。加大信息服务,建立了“西吉芹菜产业网”,在芹菜生产重点乡镇、重点村和合作社建设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提供产、加、销技术和信息服务,促进了生产、流通、销售互动和资源共享。成立芹菜管理办公室,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了良好的市场销售环境。
五是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发展蔬菜种销合作社70个,培育农民经纪人350人,营销人员500多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展销会、产品推介会、节会大力宣传推介西吉芹菜,提升了西吉芹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组织人员到南方大型蔬菜销售市场,推介产品,邀请客商,开拓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西吉芹菜、胡萝卜、西兰花、番茄等已销往25个省(市)50多个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
六是产业链条不断延升。引进芹菜汁生产加工技术,年加工芹菜2万吨,生产芹菜汁1万多吨,延长了产业链,对于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是特色品牌效应彰显。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挥优势,打造冷凉和绿色品牌。西吉蔬菜质量安全保持在较高水平,蔬菜监测合格率平均达到98%。2006年,西吉芹菜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0年,西吉县被评为“中国芹菜(产业)之乡”、“中国芹菜无公害生产示范县”和“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2012年,西吉芹菜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提高了西吉芹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标志着西吉冷凉蔬菜在全国蔬菜行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八是产业效益不断凸显。蔬菜产业效益显著,露地蔬菜亩收益在3000~8000元,特别是芹菜、蒜苗亩收益8000~15000元,是粮食作物的8—10倍;设施蔬菜亩收益10000~20000元,是粮食作物的15—20倍。同时,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劳务、冷藏、制冰、运输、餐饮、住宿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