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引领村民走上文明路
贺兰县习岗镇沙渠村位于德胜工业园区西南,唐徕渠以东,毗邻天鹅湖小镇,占地17万平方米,总人口6783人。6年前,沙渠村因拆迁,部分村民出现赌博、打架、传销等问题。村支书赵万银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筹资35万元建成沙渠村文化广场、演出舞台,创办沙渠村文化艺术团并兼任团长,为村民提供健康娱乐新天地。自此邻里和睦相处,家庭矛盾也少了……
老“团长”与村民同乐
1月12日晚7时许,记者刚走进沙渠村村委会办公大楼,就听到从四楼多功能厅传来欢快的乐曲声。多功能厅里好不热闹,100多位村民正伴着的士高节奏蹦迪。在人群中,沙渠村艺术团团长、60岁的赵万银也在轻快地跳着。他穿着白衬衣、黑马甲,跳得满身是汗,满脸笑意。蹦迪半小时后,村民们又开始练习大合唱,贺兰县文化馆老师张翠萍指导他们学唱一首新歌《走向复兴》。老师站在队列前指点,村民们坐在圆凳上,手里拿着乐谱认真学唱。参加合唱队的村民,年龄最大的已经72岁了。
赵万银指着坐在最前面的一位合唱队员,向记者介绍说:“那是我老伴冯秀凤!从6年前艺术团成立,她就一直带头唱歌、跳舞。合唱队还有6个村干部及家属,有两口子的、有带儿子、儿媳妇的,还有带孙子的……大家相约在晚上一起练唱,非常开心。”
“每月2日、12日、22日的晚上,由县文化馆指派专业老师指导大家进行合唱排练。不论刮风下雨,队员们都会赶到这里排练。经过几年练习,大家学会了很多首红色经典歌曲大合唱,有《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走进新时代》、《军民大生产》等。每次排练,我都会和大伙一起参加。期间,还会穿插着讲小区文明建设、相关法律知识等,村民都愿意接受。平时晚上排练虽然有点辛苦,但换来村民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很值!”赵万银笑呵呵地说。
艺术团树立乡村新风
业余文化生活为村民带来快乐,而且为村里带来新气象,赵万银觉得当初的决定没错。2009年11月,沙渠村因拆迁,在原地安置返还建起新小区——塞上民居,村里1500多人住进了楼房。赵万银说:“我当时便产生了创办艺术团的想法。因共同爱好,在退休老师马学义和退休村干部赵玉兰帮助支持下,成立了沙渠村艺术团。”
马学义负责编排创作,赵玉兰组织协调,村里有爱好文艺的村民听说后纷纷跑来加入,刚开始就有30多人。他们自编自演舞蹈、小品等,一周排练一次,逢年过节为村民演出,自娱自乐。村委会投资35万元建成露天舞台、文化大院,并将村委会室内多功能厅腾出。村民夏天在舞台表演,冬天则在多功能厅排练演出。村民多是业余水平,排练起来不容易,需要花费专业人员三四倍时间,但没人有怨言。
“艺术团为便于管理,向每人收1000元押金。即便这样的‘高门槛’,大家还是抢着要来,还有一位80岁老奶奶也想参加合唱队。”赵万银说。
72岁的刘宝山在乐队里拉二胡。三个月前,他被车撞伤在医院休养,大家都很惦记他,还凑了一万多元捐款送到医院去探望他。65岁的马学理喜欢吹笛子、演小品,他说:“我听说有了艺术团,退休后就加入了。每天排练演出,让人心情舒畅。”72岁的马学义参加完合唱排练后,也说:“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谈的是艺术。事非少了,村里偷盗、赌博等现象基本杜绝了!”
艺术团从30人发展到现在100多人,成立了秧歌队、舞龙队、腰鼓队、说唱队、器乐队和舞蹈队共6个队伍。虽说不是专业表演队,但节目也很有水准,能自编自演40多个民族舞蹈。表演的小品《家恋》、《六五普法》、《喜迎十八大》等深受村民欢迎。
父子同心坚持办艺术团
在村委会办公楼多功能厅旁,还有个“妇女之家”,20组崭新的衣柜里装满了演员们的演出服。赵万银的儿子赵志春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为演员换装用的,两人一个衣柜。村委会掏钱专为他们量身定制演出服,每人都有好几套呢。自治区文化厅给予大力扶持,配备音响、乐器等,大家演出可来劲了!”
30出头的赵志春以前在外打工,但受父亲影响,2007年回到村里,支持父亲创办艺术团。2013年沙渠村换届选举,赵志春以高票当选新任村支书。任职后,赵志春加大对艺术团扶持,购买衣柜、演员服装等,并扩大艺术团规模。每周一、三、五排练小品,二、四、六排练舞蹈,每月2日、12日、22日晚继续排练合唱。2014年,他们的艺术团组织开展百日文化广场活动,先后演出节目106场次,观众达35000余人次。
“有了艺术团,村民们有去处了,也没人赌博了,邻里和谐,家庭和睦。现在沙渠村拥有‘全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这两块牌匾,村民走到哪里,都以此为荣!”赵志春说,沙渠村成了全国文明村,村民们就像学生得了三好学生一样自豪,沙渠村的牌子现在亮得很,村里的老少们多少都有点艺术细胞呢。周边德胜村、北塔村、八里桥村等村民听到他们的歌声,也会赶来看热闹。
赵志春表示,今后,他要和父亲一起将艺术团坚持办下去,演员队伍会考虑吸纳一部分新来的社区居民,创排更多更好的文艺节目,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相关链接:
宁夏2014年为民办30件实事之一实施文体促进计划:建成标准化乡镇文化站13个,并对条件较差乡镇文化站改造;扶持移民新村建示范文化室、文化大院200个。送戏“五进”演出1760场;开展广场文化演出1530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群众102万人次;农村公益放映数字电影4.12万场;完成400套全民健身路径安装工程。在17个生态移民新村建科普活动站、宣传栏;培育1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3个科普示范社区;评选命名15所自治区科普示范学校;举办大众科学讲堂73场。
沙渠村的文化广场、演出舞台和文化艺术团,正是宁夏扶持移民新村建示范文化室、文化大院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