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航向,在建设创新型河北中赶超跨越
一、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以来,河北省科技厅坚持在全局下定位,在大局下行动,全面贯彻全国、河北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关键作用,认真谋划和落实科技创新各项重点任务,探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创新型河北建设成效初显。
(一)创新环境渐入佳境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了渐次深入的“三个大动作”把大会精神及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迅速传达学习到位,并于2016年7月初召开了规格空前、规模空前、影响空前的河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明确了“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河北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和保障措施,提出了“三个提升、两个突破、一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制定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决定》《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等“3+N”政策文件,吹响了“在建设创新型河北中实现赶超跨越”的“冲锋号”。会后,各级各部门加紧部署、梯次推进,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制定相关政策规划,推动重大改革事项,保定、承德、衡水、廊坊、秦皇岛等市相继召开了层次高、规模大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举省抓创新,突出抓协同,重点抓改革,优先抓人才,关键抓落实”的强大势能正在加速形成。
(二)协同创新扎实推进
一是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协同创新专项政策,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实施意见》,完善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及主要路径的顶层设计;二是战略性标志性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被批准为首个跨区域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纳入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总体布局。规模为10亿元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在示范区核心区注册运营。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制定了示范带《总体规划》,成立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与京津合作共建各类科技园区55个、创新基地62个。三是联合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北大创业训练营等,建立了技术交易、技术转移、创业培训“三中心”和科技金融、科技资源“两平台”,建设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30家,中国创新驿站区域、基层站点9家。
(三)创新主体日趋壮大
坚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一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定期组织召开培训会、辅导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总数超过2000家。二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出台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2016—2020年)》,梯度培育、差异扶持,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万家,总数超过4万家。三是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与服务支撑,建立了科技创新券等普惠性创新制度,大力发展“互联网+科技服务”新模式,搭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设立科技创新券、天使投资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完善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重大项目50项,研发新产品50余个,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120余项。新一代高速动车组、4英寸碳化硅、百吨级石墨烯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四)创新载体持续拓展
依托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加快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总数达到412个;加快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30个,石家庄高新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15强石家庄、保定高新区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创业服务模式,河北省众创空间达到200家,发布了河北首个“双创地图”。
(五)科技改革不断深化
重点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出台了《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从法治保障和工作路径两个方面,明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举措;会同省编委办及财政、教育、人事、审计等15个部门制定出台了改革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赋予高校科研单位更大自主权、创新创业税收优惠和纳税服务等16个配套实施细则,回应了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科技人员的重大关切;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在科技部支持下,设立了两支规模十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成立了20多家科技支行等科技投融资机构,安排670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建立了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和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二、2017年工作展望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落实河北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以“三个提升、两个突破、一个确保”为总目标,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路径,突出两个协同,强化三个引领,实现四大转变,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大动力。
突出两个协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外部协同,以及科技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内部协同;强化三个引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选择,以产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以制度创新引领“双轮驱动”;实现四大转变,从注重科研管理向简化管理流程与优化创新服务并重转变,从注重支持大企业向支持大企业与培育中小企业并重转变,从注重项目支持向项目支持与普惠式政策扶持并重转变,从注重财政资金投入向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并重转变。
(二)主要目标
一是企业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
二是产业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在“大智移云”等战略新兴领域与钢铁等传统优势领域,重点支持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河北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
三是区域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超过460个。河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件,推动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格局。
(三)重点任务
1、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明确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新定位,建立新型协同创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弥合三地发展差距。一是协同攻坚,构筑“一南一北一环”三大战略性标志性创新平台。完善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建立与科技部和京津两市“1+3”共建机制。加快打造科技冬奥绿色廊道,推动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等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二是协同研发,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三是协同推进,实施五个共建行动。积极推动共建科技园区、共建创新基地、共建技术市场、共建转化基金、共建创新联盟,指导各地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享、协作配套、统筹互助机制,最大限度吸引京津技术到河北孵化转化。
2、着力创造有效科技供给。瞄准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选择。一是面向加快转型,实施十大技术创新专项。组织实施“大智移云”、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和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性能新材料、现代农业创新等十大技术创新专项和渤海粮仓、粮食丰产、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等四大科技示范工程。二是面向绿色发展,为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重点针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需求,与京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增绿降霾和绿色交通、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监测预警等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组织研发应用20项实用关键技术。三是面向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3、着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坚持以简政放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充分调动企业创新创业积极性。一是培育“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抓好苗圃、雏鹰、小巨人和上市四大工程。2016年底前,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500家。二是打造“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建立后备培育库,设立专项培育补助资金。2016年底前,入库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三是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完善科技创新券、研发准备金等普惠性政策,推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减免税政策。
4、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创新平台的要素汇聚和产业承载作用,建立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的创新“生态系统”。一是打造服务链,提升创新平台服务支撑水平。新建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30家院士工作站。二是打造园区链,促进高新区发展提档升级。三是打造生态链,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抓好廊坊、正定等5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磁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积极探索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新生态。
5、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双轮驱动”,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新突破,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聚焦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职称评审、薪酬分配、项目审批等方面,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充分的自主权;聚焦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破解科技资源“碎片化”难题;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技术转移机构互联互通和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6、着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梯次推进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加快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保定、廊坊、邯郸、沧州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到2020年,河北省国家创新型城市力争达到7个以上。开展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和科技小镇建设,到2020年分别达到100个、300个以上,争取早日跻身创新型省份试点行列。
7、着力打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一是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双创”平台。重点建设100家省级众创空间,培育200个农业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等新型创业孵化模式。二是构建系统化、差异化、广覆盖的“双创”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积极争取扩大省级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做大省补偿资金蓄水池,力争2017年底贷款余额达到300亿元。三是开展常态化、社会化、普惠式的“双创”活动。厚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把千千万万创新创业的“微行为”,汇聚成创新发展的“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