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新径一条条 日子越过越美气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会战”,整合资源、聚集力量,全民参与、齐抓共管。
2019年,已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期,在去年交出1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410户67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优秀扶贫答卷基础上,今年我市继续紧紧围绕精准脱贫目标,将培育富民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多点发力,高质量打出高效种植开富路、现代养殖斩穷根、“家门口”工厂助脱贫等系列“组合拳”,一条条致富新径,不断深化拓展着扶贫攻坚行动,坚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高效种植开富路
治贫之本,在于产业,产业兴,百姓富。实现让移民摆脱贫困奔小康目标,关键要靠产业支撑。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原本荒废的沙土上,38栋新建温棚整齐排列,大棚内,一棵棵西红柿新苗争相吐露,村民们一起施肥浇水,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村上总体规划80栋温棚,预计年内全部建成,届时可解决近200人就业,年产值达450万元以上。”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立江说,润丰村是自治区“十三五”移民重点安置区,为促进移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建成投用的38栋温棚优先种植了技术成熟、销售渠道比较稳定的吊瓜和西红柿,村民仅靠一座棚,年收入就能达5万元左右,“大伙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美气!”马立江说。
马立江的这份信心源于调整的产业扶贫结构,源于越来越宽的致富路。润丰村发展思路是“种植致富并强村”,今年通过种植吊瓜、西红柿积累财富,来年,围绕乡村旅游战略,引导村民种樱桃、葡萄、草莓等鲜食采摘类水果,打造采摘基地,以乡村旅游助力村民搭上致富“快车”。
润丰村的变化仅是我市依托现代高效种植带动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我市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新建、扩建扶贫产业项目58个,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建档立卡户7800余人就业,覆盖率达48%,人均增收达到了5000元~8000元。
现代养殖斩穷根
走进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宁夏茸源养殖发展公司一期项目土方平整现已动工建设,到今年6月,第一批梅花鹿将进入园区,将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基地占地300亩,项目建成后,建档立卡户将以梅花鹿入园分红等多种方式实现增收。”该项目负责人说,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动物。下一步,将在做好梅花鹿产品精深加工,在鹿茸、鹿血酒等产品上下功夫的同时,把梅花鹿养殖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集养殖观光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
那边,贺兰县隆源村梅花鹿养殖业方兴未艾,这边,金凤区丰登镇和丰村占地10亩的肉牛养殖场基地正在加快建设。该村负责人介绍,去年冬天起,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加“散户入园”形式,对当地养殖业进行改造升级,盘活闲置资源,推动规模化养殖,带动养殖业迅速发展,“建成后年收益6万元,收益按照40%用于合作社再发展,30%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30%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并优先保障全村18户建档立卡户进行肉牛托管,预计每头牛可收益2000元。”和丰村负责人说。
新建养殖产业园7个、合作社25个,肉(奶)牛饲养量达5.8万头、肉羊饲养量达9.5万只、肉鸽饲养量达1.6万只,家禽饲养量达18.3万只,肉兔、蝎子、梅花鹿、骆驼等特色养殖也初具规模……过去一年,在扶贫攻坚战中,我市把壮大养殖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让其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通过规模化养殖模式,不断夯实农村产业的发展根基,为贫困群众开辟一条产业富民的“新财路”。
家门口工厂助脱贫
“我今年47岁了,要照顾老人和孩子,不能出去打工。村上的手工车间就要建成,以后就能在家门口上班了!”看着眼前的巾帼手工业扶贫车间已封顶,贺兰县广荣村村民王启儿乐呵呵地说。
项目一边抓紧建设,招商工作也同步进行。据了解,广荣村已和3家企业进行合作,现已开展皮艺、枕头、手工挂件等培训,待项目建成后,150户建档立卡户将走进车间实现增收,“家门口”的工厂将为他们开启美好未来。
脱贫攻坚,就业是关键。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我市积极探索精准脱贫有效途径,根据贫困户和劳动力的分布情况,结合贫困人员劳动技能水平低的特点,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定向破解,通过开展劳动力培训、技工教育能力提升,鼓励乡镇和企业把服装、工艺品等就业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建到乡村,让大家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得益于扶贫就业点建设,在我市,众多像王启儿一样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打工不用往外走、挣钱就在家门口,馨香四溢的就业之花,在贫困群众的脱贫之路上不断盛开。
记者 范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