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春节长假坚守岗位的人们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专电题:节日加班逐步常态化--聚焦春节长假坚守岗位的人们
于瑶 许晋豫
大年三十晚上如果你需要在北京郊区聚餐,即便是在大兴区的魏善庄镇附近,也可以找到鸽园这样的餐馆还在营业;在大兴区政府所在地的黄村,从年三十到年初六,像眉州东坡酒楼这样的餐馆也是照常营业的--春节加班,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班已不是大城市独有的现象,即便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居民消费能力越来越强,节日加班对于一些行业来说不可避免。
多数人在休闲,总有人在加班
春节期间,微信朋友圈流传这样一个段子:近几天,有八成以上的中国人不上班;一些人大量喝酒,一些人整天看电视;有的家人聚在一起,彻夜不眠地熬到第二天的日出;学校全部停课,八成店铺关门……
这个段子所描述的,是中国人过春节的景象。当然,其中部分片段有失偏颇,尽管13亿人迎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而且要放7天长假,举国欢庆,整个社会依然在正常运转,决然没有微信段子中要“崩溃”的迹象。
其实,春节加班,在很多人群中已经成为常态。春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家人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饺子、拜年等;而正是因为有少数人坚守岗位,提供必要的服务,才有大多数人的休闲享受,才有这么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当万家团圆共度春节的时候,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护士们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守候“羊宝宝”的到来;当家家包饺子、看春晚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李锦辉依然行驶在大街小巷,把外出的乘客送回家;当人们忙着走亲访友的时候,小区保安王师傅和他的伙伴们依然在不停地巡视,防止小偷乘虚而入……
一些坚守工作岗位的人对记者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服务行业也在不断进步,节假日加班越来越平常,人们的衣食住行基本上不受影响。
是工作需要,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春节对于中国人有特殊意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忙活一年,就盼过年”等观念深入人心,促使人们无论再苦再难,哪怕翻越千山万水也要回家过年。
而对于节日加班的人来说,不能回家过年,也面临着一份乡愁的煎熬。在江苏无锡市一家电子厂打工的韩莲香,为了挣到加班工资,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春节前,这位女工给家人打了电话、寄了钱,但没能回去还是让这个村里有名的好媳妇十分内疚。“过年谁不想回家?可是现在农民生活成本这么高,没办法。我已经40岁了,再过几年想出来都不容易了,能多挣一点是一点。”韩莲香说。
在银川市一个小区当保安的王师傅年三十和年初一都要值班,下班晚了什么也干不了,连走个亲戚也没时间去,家里人对他有些意见。“确实有些无奈,但也没办法,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三班倒,必须确保安全第一,总得有人值班嘛。”他对记者说。
在河南开封市一家肯德基快餐店上班的葛兰,是店里工作了4年的老员工。春节期间,前来就餐的客人非常多,大年初一上班对她来说已经成为习惯。“我加班,爸妈现在也都能理解了。我很珍惜现在这份工作。”她说。
建设银行宁夏分行银川鼓楼支行行长张淼这个春节过得也不轻松,虽然初一到初三银行放假,但是每天他都要到银行去看一下,一方面担心安全问题,一方面担心自动柜员机出现故障。年初四一大早,他就到银行加班了。
春节加班,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工作需要,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节假日加班,如何依法回报?
正是那些忙碌的身影,给我们的节日生活提供了方便,所以,在我们安享快乐的时候,要给加班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享受悉心的服务,报以衷心的感谢。
记者打的外出,和出租车司机李师傅聊起加班的事儿,“其实,我这几天倒觉得跑得挺开心的,街上车少、不堵,活儿又好拉。多数乘客上车后都习惯性地道一声‘春节好’,我觉得精神头立马就起来了,最心烦的就是拉上没礼貌的、喝醉酒的,太糟心了。”李师傅说。
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当我们享受休闲快乐的时候,不要忘记为他们祝福;也许是一个微笑,一句“谢谢”,他们已经很受安慰了。
另外,在采访中,有加班工作人员反映,春节加班依然拿不到加班费,这不发加班费的“潜规则”,何时能够依法纠正?
按照规定,春节初一到初三加班的人,应该拿到三倍工资,其他时间是两倍工资。但一些单位就是不发这笔加班费,年年有人喊、年年解决不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