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区域合作共话开放发展

13.11.2015  09:15

   11月12日,在“创新中国:区域中心的开放与发展——2015银川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云中等嘉宾出席论坛,围绕《十三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路及机遇》、《国家战略下的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把脉银川开放和发展,现摘编专家重要观点予以刊发。

   李铁:探索特色开放路径

  “区域发展的核心在城市的发展,对于拥有辐射宁夏600万人口的首府城市银川,如何吸引韩国技术、阿拉伯资金,都需要深入探讨。”在“创新中国:区域中心的开放与发展—2015银川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侃侃而谈。他表示,银川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放眼全国、放眼全世界,打造富有特色的开放路径,吸引各类要素在银川聚集。 

  李铁说,银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譬如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等都是独具优势的人文资源,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国内乃至全世界的游客需要政府的深入探讨和大力推动。要放眼全国、放眼世界,考虑客户、企业的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引进先进技术推动银川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的包容性吸引各类要素的投入、重视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带动。特别是要重视对服务、新兴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大格局发展,将资源用在刀刃上,利用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记者  王一平

   姚景源:创新助推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给西部地区带来了重要机遇,银川所处位置有其发展的独特优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创新中国:区域中心的开放与发展—2015银川论坛”就《“一带一路”与西部经济新常态》做了演讲,他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银川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环境资源、经济等优势也更加凸显。 

  如何让中国发展走向更高更新的阶段?姚景源表示,就是要注重创新,不仅是基础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体质创新、管理创新。近年来,中西部差距一步步缩小,而作为重要创新基地的银川,须做到协调发展。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对外开放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的中国正走向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开放。”姚景源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新一轮的开放对银川经济提升至关重要,银川的发展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打造优质环境,引进资本、科技、人才,同时把银川的特色向国内外辐射,希望银川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中走在前列。

  记者  肖梦琪

   高国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银川市要抓住‘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有利政策,加强同阿拉伯国家、韩国的合作交流,吸引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经济发展。”1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在“创新中国:区域中心的开放与发展—2015银川论坛”上表示,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银川应抓住机遇,协调发展,打造富有特色区域中心城市。 

  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下,银川发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利用特色通道,跟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对接,抱团出海。“对银川来讲,要发挥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培育大批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葡萄酒酿造产业、纺织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都是银川非常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高国力表示,如果能进一步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主打品牌,让银川的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记者  王一平

   刘云中:中心城市多元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民收入会大幅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认为,高收入的社会,需求会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也是城市发展的机会,尤其是中心城市,会呈现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数据表明,中国人口的流动量,省区内的流动量已经大于跨省的流动量。区域中心城市已经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同时不断缩小的城市差距,也开始左右人们的生活轨迹。因此,省区内的中心城市作用非常重要。刘云中建议,银川市的人口规模应当有序增加,“银川具有良好的水土条件,耕地保有量大,发展空间也大。” 

  对于银川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刘云中特别提到了智力资源。“银川应当加大对特色专业学科和研究机构的投入,鼓励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尤其是面对阿拉伯世界的研究优势。”与此同时,加大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创新,挖掘文化资源特色,促进区域发展路径的多元化。

  记者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