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为塔 人文化成
8年殚精竭虑,8年春华秋实。自2006年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宁夏社科联履行“学者为本、学会为基、繁荣社科、服务宁夏”的职责,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新思路、构建工作新载体、开创工作新格局,社科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把握方向服务大局
一个省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下,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党政机关领导思索的问题,也是社科工作者探讨的论题。这种探讨还必须要走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前端,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率先指出可供参考的方向。
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对策性研究,这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年来,宁夏社科联履行“学者为本、学会为基、繁荣社科、服务宁夏”的职责,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作用始终发挥着这一职能,履行着这一使命。
着力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针对黄河金岸、百万扶贫移民、内陆开放、新丝绸之路等事关宁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开展学术活动。组织“首都社科专家宁夏行” “新丝路·新宁夏·新未来——2014年度宁夏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等学术研讨会,举办“企业发展高峰论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宁夏跨越式发展论坛”“宁夏民生与社会建设论坛”等等一系列规格较高、受众较广的研讨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立足宁夏,彰显特色,重要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宁夏社科联积极开展决策咨询,为文化旅游发展、清真产业规划、银川老龄化人口暨社会管理等提供决策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梳理展现省区成长轨迹、总结概括省区发展特色、传承弘扬文化底蕴,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宁夏社科联组织开展我区首次人文素养调查,完成了《宁夏人文素养报告》,为社科普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成为自治区党委年度亮点工作。还撰写多篇专题调研报告,其中《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的理论思考》调研报告,荣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调研报告一、二等奖。汇集五路大军,做好“联合、联动、联络”的文章,宁夏大社科工作格局已悄然形成。社科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社科成果产出的最大化等效益正逐步实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是宁夏社科联多年来的不懈追求。自宁夏社科联成立以来,共组织各类学术研讨会上百次,并参与组织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30余场,充分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社科普及利民惠民
如果说,贴近中心服务大局是社科工作的光荣使命,立足宁夏开展研究是社科工作的重要职责,那么学术提升、知识普及则是社科工作的基本任务。
2012年8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10月1日起《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正式颁布施行。这是社科普及方面的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社科普及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3年4月,实施《宁夏社科普及工作暨社科普及周实施意见》,随后,制定了《宁夏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让宁夏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由此进入常态化、法制化的轨道。
宁夏社科不断拓宽工作平台,整合研究资源,举办研讨活动,推动学术繁荣。
2006年8月,举办“首届中国县长论坛暨西部百强县长(宁夏)峰会”。
2007年,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公益文化大赛大型颁奖盛典。受到团中央等五部委的表扬,并授予“全国大学生公益文化建设基地”荣誉。
2007年10月,举办“飞向太空——中国大型载人航天展(宁夏)活动,航天英雄杨利伟亲临开幕式现场。
2008年7月,承办全国社科联第十二次学会工作会议,成功地展示了宁夏社科联的良好形象。
同年,成功举办社科界“迎奥运、迎大庆”体育运动会,32支代表队参赛,聚集了人气,展示了实力。
2009年4月,举办首届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展。全区共有60多家单位踊跃参加,3000多件社科专著论文、研究报告、图片和影像资料参展,参观人数达8万余人次。
同年11月,组团到日本岛根县立大学访问,并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组团考察访问了台湾社科界,开创了对台交流的新领域。
2010年,承办第十二次全国社科普及宣传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2011年,社科联代表团成功访问了美国加州科学中心和加拿大多伦多商业协会,开启了与美洲社科界交流的新里程。
……
与此同时,宁夏社科联联合各高校党校、科研院所及学会、协会、研究会,区市县三级社科普及联动模式按照“三贴近”要求,为广大市民送上丰富多彩的社科知识“套餐”。社科联与各地市宣传部门联合建立了10个社科普及宣传基地,3个“社科之家”,社科普及宣传与老百姓的零距离接触。每年一届的“社科普及宣传周”,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知识竞赛、现场咨询、宣传展板、文艺展演、影像放映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把社会科学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
社科普及不仅需要丰富的内容支撑、完善的体系支持,更需要一支强大的工作服务队伍。宁夏社科学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成立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70多个学会,拥有3万多名会员,形成覆盖全区的社会科学工作网络。社科联党组成立后,先后成立宁夏伦理学会、宁夏社会学会、宁夏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促进会、宁夏书画艺术促进会、宁夏诚信企业联合会、宁夏公益文化研究会等一大批新的学会,填补了宁夏社科研究的空白。社科专家基层行、地方人文科普讲坛……在全区各地广泛开展的各类活动实现科普重心下移,推进社科普及触角向学校、社区、农村、军营、机关延伸。
2007年创办的“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先后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高级领导干部向听众讲授。2013年,联合银川市总工会等单位,以“培育人文精神凝聚共同力量”为主题,定期举办大讲堂。同时,与社会各部门、各单位以及高校联合,举办社区大讲堂、周末大讲堂等,把社科普及和理论武装工作延伸到各行各业。2013至今,各级各类大讲堂共举办50多场次,受众2万余人,深受社会公众的喜爱和好评,为增进学术交流、展示理论成果、服务宁夏发展,搭建起了一个声势宏大、影响深远的新平台。
人才闪耀硕果盈枝
盛世无隐者,英才尽归来。
2004年,《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次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励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86号)颁布,规定社会科学奖分为突出贡献奖和优秀成果奖,突出贡献奖每四年评选一次,优秀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由此,全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成为自治区政府大奖,此举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9年3月13日,自治区党委、政府隆重召开社会科学奖颁奖大会,重奖李范文、杨怀中、吴家麟三位专家学者,这是对我区社会科学事业最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也是对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先例。
李范文,长期从事西夏文、西夏史研究,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出版和编著《同音研究》《夏汉字曲》《西夏通史》等成果20余部。由于他在西夏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分别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吴家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的普法讲座范围包括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为国家培养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他撰写的《宪法基本知识讲话》一书,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公开出版,印刷发行了九十万册,这是新宪法颁布前夕第一本系统宣传宪法的书。
杨怀中,从事回族伊斯兰教研究,几十年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奖励,为我区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他的《伊斯兰与中国文化》获1996年自治区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并被评为1995年“五个一工程”优秀著作。此书的出版,引起沙特驻华使馆的重视,被邀请赴利雅德参加开国百年庆典。
2014年6月,自治区第二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和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表彰大会上,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牛达生、吴忠礼、杜建录3人宁夏第二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每人奖励10万元;同时表彰了宁夏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获得社科突出贡献奖的牛达生、吴忠礼和杜建录,均是宁夏学术界的翘楚。
牛达生是宁夏文物考古所研究员,他在西夏印刷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将我国木活字发明和使用的时间,从传统元代的说法,提早到宋代。
吴忠礼原任宁夏社科院副院长,他整理或参与整理出宁夏史志研究的系统基本资料——《二十四史宁夏资料》《明实录宁夏资料》《清实录宁夏资料》《宁夏近代历史纪年》和《宁夏历代方志萃编》等,被誉为“宁夏地方志的拓荒者”和宁夏历史的“活字典”。
杜建录,史学博士,宁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组织和主持建立了多个“宁夏第一”——第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夏学研究院)、第一个人文社科博士点(中国少数民族史)、第一个人文社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第一个人文社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第一个人文社科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机构(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加快了中国西夏学走向世界的步伐,实现了宁夏“长江学者”“零”的突破。
获奖者既有大学教师、科研单位人员,也有党政部门的工作者。既有老专家、老教授,也有高学历的青年学者。据统计,55岁以下获奖者占91.2%,45岁以下获奖者接近50%。这说明自治区社科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中青年社科工作者正在进步成长。
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保宏彪,时年30岁,他的《从晚唐墓志中的党项史料看唐朝与党项的关系》获得论文一等奖。杨文笔,时年33岁,刚刚博士毕业,他的论文《从教团到门宦:哲合忍耶宗教组织制度化的历史进程》也获得论文一等奖。杜建录感慨:“宁夏社科成果评奖以前没有一个年方三十的人能拿一等奖,看来这次确实不论资排辈。这将激励更多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宁夏第十二届社科成果评奖高悬学术反腐利剑,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坚决杜绝人情奖、关系奖,首次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独立对拟评一、二、三等奖的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22篇本已入围但相似度“超标”的论文,在评奖中丧失了获奖资格。在社科评奖中高擎学术反腐利剑,给了那些“借用”别人研究成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当头一棒,在全国也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
近年来,宁夏社科联推出了一批有理论深度、学术分量、实际价值、社会反响的精品力作。特别是结合宁夏实际情况进行的应用性研究较多,为宁夏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西夏学、回族学等优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获奖数量最多,均有高等级奖项成果,对学科建设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获奖成果涉及政治学、法学、哲学、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文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上涵盖了自治区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作者分布广泛。
截至目前,宁夏共组织了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和2届社科突出贡献奖评奖,1724部(篇)著作、论文获奖。
聚沙为塔,人文化成。宁夏社科联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用无私与智慧打造出社科普及的平台,用温暖与炽热贴近百姓生活,开拓出宁夏社会科学界一片崭新的天地。(记者 高莉 实习生 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