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十大产业”驱动创新发展
“想学什么报什么,缺少什么补什么,这样的培训不来虚的,真对味!”4月10日,在银川市企业班组长培训班上,来自全市各企业生产一线的106名班组长参加培训,大家对这种“私人定制”的课程纷纷点赞。
为什么职工对这次培训如此欢迎呢?记者采访了解到,原来培训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听讲模式,各项内容由授课人员通过轻松、通俗、有趣的培训方式,结合专业知识、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增加了现场答疑、讨论交流环节,让班组长们很“解渴”。而且在培训中,大家还走进优秀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教学,学习交流安全生产、班组团队建设、车间管理等方面的优秀经验。
银川市企业班组长培训班,是银川市总工会近年来不断创新加大对职工素质培训提升的一个缩影。银川市总工会以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奖励“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育培养长效机制为抓手,围绕全市现代纺织、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全域旅游、文化服务、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聚焦重点产业、园区、重大工程项目,引导职工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活动,推进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迈上新台阶。
“点题式、点菜式、点播式、点将式”
理论培训“点题式”、需求培训“点菜式”、业余培训“点播式”、培训讲师“点将式”是银川市总工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做法,自从去年在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阳光产业推行以来,因切合了多方面的实际需求,受到企业和职工欢迎。
2017年以来,银川市总工会根据参训对象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我们以QQ群、电话咨询、走访调研等形式,公开征求意见,确定培训内容,通过各基层工会项目申报、市总工会项目评审、评审通过后按照企业需求落实实施,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随机调整,实现了教育培训的点题化。”银川市总工会负责人介绍,同时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主体“对症下药”,将培训归纳为员工综合素质类培训、技能提升类培训以及安全法律法规类培训等3大类。
在培训工作中,银川市总工会根据企业员工上班期间工作繁忙的实际,在职工的工余时间将培训送上门。各企业根据本单位职工轮休的时间安排,提前向市总工会提出培训请求,市总工会在企业要求的时间内送培训上门。这种根据各自情况的“点播”培训方式,确保了更多职工不因工作原因缺席培训。
“项目化竞赛”促岗位练兵展职工风采
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银川市总工会开展“项目化竞赛”,组织广大职工以“全员参与、立足岗位、因岗施教、注重实效”为要求,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紧紧围绕‘十大产业’开展‘项目化竞赛’。”该负责人介绍,加快推进以现代纺织、高效农业、葡萄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提升工程”;以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提速工程”;以全域旅游、文化服务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品牌工程”;以现代服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提档工程”“四大工程“建设进程。而且,推动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的深度融合,创新区域联动、产业联合、企业联手等竞赛方式,不断扩大劳动和技能竞赛覆盖面。
在此基础上,银川市总工会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组织广大职工在现代纺织、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中开展“金牌工人”“师徒帮带”等常态化岗位练兵活动。目前,岗位练兵已经成为各企业在“培训课”后开展的日常“实操课”,在以杨宁、柏长友等为带头人的14家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里,“师徒帮带”式的岗位练兵更是成为工作日程表上的固定项目。去年以来,已先后举办赛前培训和班组长培训94期,培训班组长2300人;开展岗位练兵活动3000场次23万余人次;举办软件、电商、快递、物流、教育卫生、新能源公交车、“金勺子”厨艺等技能大赛和岗位练兵劳动竞赛73场,参赛企业千余家,参赛职工20余万人,参赛率达92%以上。
另外,开展首届“十佳五小”成果评选展示活动,引导职工从‘小’做起,充分发挥技术工人优势,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全市300余家企业的3600余名职工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竞赛活动,发明创造项目1200余种。经基层评比、自下而上、层层把关、逐级审核、民主推荐申报项目170项,经评审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审核,媒体公示后,50个项目获“十佳五小”成果奖,并举办了全市职工技能创新及文化艺术作品展。
“品牌式助推”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职业化晋级”是推动职工培训、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提升素质的重要保障。银川市总工会以培训、练兵、竞赛结果为依托,协调争取人社、人才部门支持,为职工进行职业鉴定,促进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对符合晋级条件的职工,推荐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同时,对参加当年国家、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和符合晋级条件并参加考试,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给予助推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7万多名职工获得等级证书,推荐国家、自治区大赛选手5000余人,其中通过大赛获得高级证书3725人,高级技师526人。
与此同时,银川市总工会精心打造“凤城工匠”“十佳五小”等助推品牌,并在重点领域、行业和企业,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步伐,支持、鼓励、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企业内部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去年以来,评选表彰了首届“凤城工匠”5个、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14个,发放“凤城工匠”助推奖励资金56.95万元,确立创新课题156项,帮助单位解决技术难题240多项,并建立了1700人的技能人才数据库,受益企业3000余家。
“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激励、评价体系,计划到2020年建档录入企业高技能(“凤城工匠”和技师或高级工以上人员)人才信息库的人才1万人,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参与面97%以上。”该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会企业中培育选树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达100家,培育选树“凤城工匠”100名,“五小”竞赛活动建会企业职工参与率达90%以上,“十佳五小”创新成果获奖项目不少于200项。
记者 姬恒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