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堡里的新世界
18.04.2016 18:46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作为丝路古道进入海原县的一个重要城池,黄铎堡城官方介绍很牛,面积有56万平方米。城呈长方形,开6门,城墙底宽9米,城外有护城壕。明代曾于古城内南边筑一新墙为堡,因以驻军长官黄铎为名。作为丝路沿途的重要古城,保护商旅的同时也征收利税。
从古城门洞进入,迎面有一块石碑,周围被一圈围栏环绕。从石碑简介中了解到,《宋史·章楶传》中记载:“北宋哲宗绍圣四年章楶知渭州时,帅熙河、秦凤、环庆、泾原、四路之师在夏人没有发觉的情况下,出葫芦河川,突击二十二日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之阴。赐名曰:平夏城、灵平砦。”以抵挡西夏人入侵。
修复后的黄铎堡。
这座古城最辉煌的记忆就是两次战争,尤其是第二次,西夏军队战败后惊恐万分,“遣首领嵬名咩布至辽乞兵,犹恐汉兵深入。于诸州分掘窖粟,点集诸监军司兵,践踏沿边食用,为清野计”。“夏白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只好一面“屡请命乞和”,一面请辽从中斡旋,才最终获得宋廷同意约和。
66岁的张照祥站在黄铎堡古城内,看着他家刚平整好的几亩地。这块地用白灰撒成一行行的白点,不久将栽种上一棵棵的枸杞苗。邻近地块,大型机械轰隆隆地来回作业。
张照祥世代居住在黄铎堡村,村子就在古城门前公路对面。城内的这块地,也种了几辈子。对于古城,他是再熟悉不过的。
黄铎堡内的寻宝人。
“我爷爷那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呢。不过城墙那时候四周完整着呢,城门那还有一个高高的圈圈子(翁城),也没有这么多豁豁子。过去很多人在墙上取土垫地。现在不敢动了,动了要法办你呢。”张照祥说,古城差不多有一千亩地大小,一个老板包了这里的地,都种成枸杞。
城墙的豁口是不少,一边城墙也不见了踪影,被现代建筑占据。整个城内大部分是田地,住着几户人家,盖的房子有一二十年的样子。继续往里走,竟然发现几个寻宝的农民,原来最近土地大面积翻动,翻出了一些老瓷片,吸引了这些年轻人。
他们在各自的“领地”内卖力地挖着,走过去,只能看见头颅在阳光里晃动。一小堆瓷片新鲜出土。“头颅”见人来,升上地面,警觉地看着我们。我们翻动这些瓷片,淡绿釉,花纹精美,像是一只只碗的残片。瓷片釉色特别亮,被埋了千百年,竟然新鲜如超市里的碗碟,一点不像老东西。
他们可不是胡乱找个地方就下铁锨。这些人说有灰的地方才可能有东西。其实,所谓的灰就是文化堆积层,也就是古人生活过的痕迹,比如那时候的垃圾坑、灶坑。
“有好东西吗?”我们问。几个“挖宝”人凑过来。“没有完整的,都是些瓷片。”“都是些花纹,也没有挖到带字的,有挖到带小孩图案的。”“要是完整的这么一个碗,还不得好几万。”
然而碎片也是可以换钱的,里面的道道他们不肯明说。挖出的还有陶器,比如小酒盏,他们大概知道值不了几个钱,很痛快地送给我们两只。张照祥说早些年就见人拿探测仪探过,现在哪还能挖到好东西。
西安州里的慢时光
西安州古城和甘盐池古城是丝路古道海原段上非常重要的城池。现在可考的海原境内的丝绸古道最终都会经西安州到甘盐池然后进入甘肃境内。
西安州古城,宋置西安州,位于海原县西南20公里处,城址为长方形,边长近千米,是固原境内保存较完好、较大的古城址之一。它背靠天都山,前临锁黄川,历史上“固靖之咽喉,甘凉之襟带”,后被西夏占领。元昊和没移氏在天都山一带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此后,每当盛夏季节,元昊和没移氏就在这里吃喝玩乐,尽情享受。
站在西安州古城墙上,城墙竟如此宽厚,真不知当时修筑花费了多少人力和物力,自然也给了过往商旅无限的安全感。城墙下农民还在忙着耕种,据说这里最早是护城河。城内望去,居民占了大半。傍晚时分,小院里人声稀疏,炊烟袅娜,时不时传来犬吠之声。穿城而过的公路上,羊群归圈,牧羊人的手机大声地播放着十几年之前的流行歌曲《九月九的酒》。
行驶在公路上,古城内两边的人家已经燃起灯火,古城显得特别安静。两边的树木高大整齐,树冠交织。尤其是两边的一些店面,保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风格,更让这座千年古城别有一番味道。
旧时古道从西安州到甘盐池,经哨马营河谷和万家河河谷,两点之间几乎是条直线。如今在地图上,西安州到甘盐池的公路弯出一个弧度,距离长了不少。我们惊叹古道之科学便捷。当然,古今道路无法同日而语。
甘盐池古城的地震文化
甘盐池古城始建于北宋,名“定戎堡”,光绪《甘肃全省新通志》载:“干盐池堡,即宋崇宁间所建立定戎堡也”。宋夏时期,因盐池位于战略边地,是两国反复争夺的重地。城内官衙、铺舍、仓场、寺庙等一应俱全。明代时“定戎堡”古城破坏严重,东移1000米重筑新城。
它被居住在内的百姓称为“老城”,里面的村落属于老城村。在沧桑老化的城墙外,同样居住着百姓,厚实的城墙是他们院墙的一部分。但这里的居民并不敢随便在城墙取土。海原县文管所围着的古城安置了20多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和80多个石桩,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里距离甘肃界特别近,乘车十来分钟即可到达甘宁公路交会处。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甘盐池古城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又形成了独特的地震文化。多年来,国家地质研究所一直将甘盐池列为地震研究重点区域,每年来挖掘勘探,成为好几所大学的学生实习基地。
古城外有一家经营了近20年的饭店,在这一带过往的路人中颇有口碑。店家拿手的一道菜叫“面包羊羔肉”,一碗秘制蒸羊羔肉,其上完全覆盖着一张像面包一样蓬松香软的发面饼,用餐时,需揭开面饼才可见到真容。当地人说这道菜和海原大地震有关,当年地震后,不少国外人来到海原做调查,他们习惯吃的面包自然紧缺,于是海原人就仿照面包的模样做了面饼,和当地的羊肉吃食结合在一起,有了这道中西结合的菜。(记者 倪会智 马骋/文 季正/图)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18.04.2016 18:46
宁夏青联:吸纳更多青年人在为群众办实事中“青”力而为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张洁龙) 4日,新华网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