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卫”建设经验与启示
“美丽中卫”建设经验与启示之一
高起点规划:构建城市之格局
姹紫嫣红的6月,不管你是驱车驰骋于中卫宽阔平坦的迎宾路、平安路、南苑路、宁钢大道;还是穿行于波光粼粼、绿草茵茵的香山湖、应理湖、腾格里湖;亦或在华灯初上的夜晚,漫步于流光溢彩的“五馆一中心”、“大河之舞”主题文化公园……一个充满“绿色、生态、休闲”气息的新兴城市绽放在你的面前。鳞次栉比的建筑、错落有致的绿化、干净整洁的街道,一个个匆匆前行的脚步、一张张充实追梦的面孔,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蜕变与新生。
中卫———黄河金岸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走过11年的铿锵步履,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上斩获二十多项国际国内荣誉。“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100强”、“中国人居环境改善杰出贡献奖”、“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中国创新型城市”……一项项承载无上荣光的桂冠,是中卫领导者创新建设管理城市的见证,是中卫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丰硕成果,更是吸引全国城市建设管理现场会在卫召开的“金字招牌”。
追溯“美丽中卫”建设历程,其精彩蜕变与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分不开,与各届领导班子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精品化开发分不开,与各级部门单位严要求管理、高规格美化分不开,更与广大干部群众高标准保洁,爱城市如爱家的奉献精神分不开。
规划是城市之“灵魂”,是发展城市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
建市之初,面对自然禀赋差、人文环境差、城市管理起点低的“两差一低”实际,市委、市政府直面挑战,抢抓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机遇,主动将中卫融入沿黄城市带(群)发展规划,确立了“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的城市形象定位。
按照“近水亲河、南扩西移、生态扩城、道路连城”的发展思路,中卫修编了《中卫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把工业园区、沙漠生态屏障、旅游区等重要功能区域纳入了城市规划区。突出城市文化内涵与秉赋个性,先后制定了《中卫市城市发展规划》《中卫市城市规划设计强制标准》,从中卫空间发展战略、城市功能格局、整体风貌到城市交通、防洪防震以及建筑物高度、分布、色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要求,确保城市建设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统一,建设一座 “宜居、休闲、生态美”的城市格局日渐清晰。
中卫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净为荣、以适为宜、以人为本”理念,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慈善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六创”工作,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八横十纵”的城市主干路网逐渐架起,“水系相通、河湖相连”的水系水域日益亮丽,集现代、科技、人文、生态等元素于一体的城市景观一处胜似一处。
如今,中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4.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192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4%;市区集中绿地面积达1250.2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51平方米、绿地率34.88%、绿化覆盖率36.99%。
一个天蓝地绿、水清城净、设施配套、文明和谐的新中卫在宁夏西部崛起,中卫市已成为沿黄城市带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具特色美的城市之一。
“美丽中卫”建设经验与启示之二
高品位建设:聚集城市之气韵
一座城市,少了水,便少了灵气;同样,一座城市,若缺了绿,便毫无生机。在有水有绿的城市,注意保护城市文化遗迹,凸现城市文化特色,注重地标性建筑建设,精心刻画城市形象是打造气韵生动、个性鲜明的现代城市的重要举措。建设现代化城市,美化人们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要提升城市的品位,集聚城市气韵,除水环树绕外,关键还在于把握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
水是城市之灵、生命之源。黄河从中卫穿境而过,把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转化为富有特色的经济、文化、旅游优势,成为中卫的必然选择。中卫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先后建成沙坡头大道景观水系、香山湖、应理湖、腾格里湖等湖泊水系,给秀美的城市增添更加灵动的气质。永不停息的水流变幻,磨练了一代又一代中卫人的意志,造就了中卫人不屈的个性,注入了中卫人鲜活的思想,给中卫这座城市带来无穷的灵气。
绿是城市之魂。在春风送暖时节,中卫处处掩映在浓荫中。尤其5月,满街巷的白色、紫色槐花竞相开放,全城弥漫的馨香让人陶醉。建市以来,中卫划定生态主体功能区,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实行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式绿化。如今,中卫绿地面积达1250.2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51平方米,形成了城在绿中的中卫美景。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脉,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升华,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而要使这种力量得以实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彰显。中卫有古老的岩画,“三教合一”的高庙,以及巍峨的八角鼓楼等,驻足这里,会让你心底升腾出无限的自豪。灿烂悠久的城市文化遗产,不仅是市民的精神家园和集体记忆,也构成了我们今天生活的重要背景。而建市之后,中卫更是坚持城市建设精品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建筑设计和建筑风格创新,对每个建筑、每条街巷、每处设施从设计、规划到建设,都要经过多次研究讨论,精雕细琢,力求做到极致,要求每一个项目建设都能成为地标性建筑、亮点工程。在这样的严要求下,中卫先后高品位建成了黄河宫、“五馆一中心”等精品工程。古老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韵味鲜明的城市特征,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卫符号。
如今,中卫这座美丽的城市正在补充新的文明因子,以西部云基地建设为载体,推动国内外互联网巨头落户中卫,打造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的数据中心,让这个城市开放包容、诚信友善、文明进步的气质更加凸显。相信,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优美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宜居、休闲、生态美”的城市目标,更是市委、市政府建设新中卫的不懈追求。
“美丽中卫”建设经验与启示之三
高标准保洁:改善城市之环境
净,关系城市的容貌。一座城市的个性魅力,不仅在于先天的资源和禀赋,更在于后天的塑造与呵护。
中卫位于宁夏中西部,宁、甘、蒙三省区交会处。历史上,中卫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祖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腾格里沙漠绵延千里直抵中卫,沙漠从西面和北面包围着这座城市,中卫常年受风沙的侵袭。
城市环境卫生“三分建、七分管”。鉴于先天的自然禀赋差,加上中卫撤县设市时间短、城市管理起点低、市民保护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的现实,中卫几届领导班子上下求索,探索出了一条城市保洁的模式,打破了这一魔咒。
设市以来,我市按照“城旅一体化、城市景区化”的目标,提出了“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的环境卫生工作新理念,着重在“管”上下功夫,通过精细管理,严格考核,狠抓人工清扫保洁、清洗扫车辆作业及卫生质量检测考核三个环节,逐步形成了道路每平方米尘土不高于5克、地表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中卫标准”,成为国内首创的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模式。
我市先后出台了《中卫市城乡环境卫生深度清洁管理办法》《城市管理岗位达标标准与处罚机制》等,细化了“以克论净、严格标准、注重维护、强化考核”等工作措施,。
我市购置干、洗扫专业清扫车30辆,实行机械深度洗扫作业和人工网格化即时保洁新模式。成立市城市管理局,加强人员、资金、装备配备,实现了城市管理人员、力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原578名环卫工人缩减到378名,人均工资由以前的1200元每月增加到3000元每月;为他们统一配置电动三轮保洁车300辆,配发标准工作服、防风眼镜、鞋帽、雨衣、羽绒服等,每天提供免费早餐,极大地调动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将市区37.6平方公里卫生清洁区域划分为167个道路捡拾保洁责任点和11个广场公园保洁责任区,由378名捡拾保洁员和30台环卫保洁车辆全天16小时轮班作业。根据行人和车辆流量密度,垃圾产生的频率,将环卫工人保洁面积划为3种类型,即繁华地段人均保洁面积5300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一般地段1.5万平方米,新区约7万平方米。科学测定保洁车辆的作业率,合理划分车辆保洁区域,全力发挥车辆作业率。每天安排9名检测员,在各自责任区随机选取72个点,以“天平称重”的方式对城市道路环境卫生质量进行检测;9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考核组负责对各检测责任区的检测结果再行复核考核,确保市区道路每平方米尘土不高于5克,每个责任区每片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
今天的中卫,市区道路尘土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地表垃圾清理的保洁合格率达到96%以上,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每年城市优良天数达到326天。
在严格落实两个“5”标准的同时,我市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每天对随意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在《中卫日报》一版显著位置和中卫电视台进行持续曝光。发放了100多万份不乱扔垃圾的《告市民书》,设立12319环境卫生监督举报热线,24小时接收不文明行为举报、投诉。爱护卫生、文明出行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卫市民的自觉行为。
净,改善了人居环境;净,提升了城市形象。
中卫高标准保洁机制得到了国家住建部的肯定。干净漂亮的城市环境给来中卫旅游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城市洁净有序,风景别具特色,已成为游客对中卫最好的口碑。中卫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无比惬意、自豪。
“美丽中卫”建设经验与启示之四
高规格美化:提升城市之品位
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旋律”,和着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节拍”,按照“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净为荣、以适为宜、以人为本”理念,近年来,中卫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慈善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六创”工作,围绕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对市区主要街景、公园广场、地标建筑实行多组合多层次绿化亮化美化,城市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亲水,是人类的本性,是人性的自然,更是人类文明的营养。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水乃生命之源泉。所以,一个优美的、有品位的城市就应该是一个“亲水”的城市。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做足做活水文章,坚持将黄河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黄河的思路,兼顾水利工程与水景工程,利用腾格里沙漠丰富的自然渗水资源,经沉沙过滤建设清澈绵延的城市景观水系和公园湖泊,先后建成了沙坡头大道景观水系、香山湖、应理湖、黄河湿地湖、腾格里湖等湖泊水系,连通六大水域,注重水位、水质和流动性设计,使水域带给城市秀美和灵动。水域面积达224.5公顷,为市民打造出“水”“城”交融,多“水”绕“城”的宜居环境。
半城碧水映山色,百里莺啼闻花香。随着城市水系规划建设的稳步推进,充满诗意的美好画卷在全市人民面前展现。而广阔的水面、优美的水环境必将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旅游目的地城市,城市绿地建设意义重大。一个城市的绿化率,真实反映了城市的生态文明程度。根据中卫四季分明、冬季绿色较少等特点,中卫启动了《中卫市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划定生态主体功能区,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加大对公园、广场、湿地、道路网络等区域的绿化规划设计,实行“大绿量、多色彩、全覆盖”立体式绿化。目前,中卫市集中绿地面积达1250.25公顷,公园占地面积544.95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51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步移景异,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新格局,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城市夜景亮化工程作用的外延已经逐渐扩大。在为市民照亮行程的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夜间亮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建设水平、乃至衡量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卫市大力实施黄河宫、景观水系、桥梁、市区主干道路和休闲广场的亮化工程,突出城市轴线、水系、营业场所、雕塑、公共设施轮廓,注重色彩搭配和霓虹变幻,形成了夜游中卫品牌,城市景观及道路亮灯率保持在97%以上。同时,以汇聚古今、彰显特色、情景交融为原则,深入挖掘中卫历史文化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文化元素渗透于城市建设,融合于旅游发展。如今,每当入夜,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健身队,逐“光”而来,在文化广场、人民广场、府前广场等处,随着欢快轻盈的音乐,或跳起健美舞、扇子舞,或打起太极拳,灯火辉煌,笑语喧哗,气氛温馨和谐……
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中,创造一个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而一个有品位、有魅力的城市不在于她的大小,而在于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近年来,中卫先后获得“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殊荣。相信,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在110多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中卫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美丽中卫”建设经验与启示之五
“四大要素”保障城市之美
用天平称重衡量卫生洁净,用勤劳双手建设美丽中卫。中卫推行的“以克论净·深度清洁”工作模式已成为“美丽中卫”建设的重要保障。日益完善的制度、完备的设施、精细化的管理以及不遗余力提高环卫工地位四个要素,则是支撑“以克论净·深度清洁”工作不断推进的重要保障。
2012年10月,市政府出台了《中卫市城乡环境卫生深度清洁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的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新机制,规定城市道路浮尘含量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地表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量化指标,以克数规定市区环境卫生维护合格标准,开创了中卫环境卫生走向精细化管理的新局面。目前,城市道路浮尘清洁合格率达98%以上,地表垃圾清洁合格率在96%以上。
建章立制,保证环卫工作规范运行。为使城市道路环境卫生维护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中卫先后出台了《中卫市城市道路车辆运输防渗防撒防漏监管规定》《城市管理岗位达标标准与处罚机制》等,为做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完备设施,转变环卫工作运行模式。2012年,市政府先后投资2200余万元购置各类干扫车、洗扫车等30辆,实现了市区道路清(洗)扫作业机械化全覆盖,使先前单一的人工清扫保洁转变为机械洗扫和人工捡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环卫工作效率。
多措并举,提高环卫工作管理水平。通过实地测算、科学测算,中卫将新、老城区卫生清洁区域划分为186个保洁责任点,由保洁员和保洁车辆全天16小时轮班作业;考核方面,成立了1个考核组、4个监管组,对城市道路环境卫生质量进行检测和考核,严格奖惩,让管理考核都落在实处。舆论宣传和监督也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卫生督察员在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的同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教育。先后4次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书近100万份,得到了市民的回应和支持。每天在《中卫日报》、中卫电视台和商场不文明行为监督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这些举措都很有效。
不遗余力,提升环卫工地位。中卫为378名环卫工缴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解除了环卫工的后顾之忧。为环卫工采购配发了服装和清扫工具,争取企业捐赠了300辆电动三轮保洁车,有效改善了环卫工工作条件。大幅调整环卫工工资待遇,环卫岗位工资由之前1200元/月调整至现在的2200元/月(不含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并每月发放早餐补贴120元;成立了“环卫职工之家”,为环卫职工提供了一个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在重大节日,市领导亲自慰问和看望环卫工。这些举措,提高了环卫工的社会地位,也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工作更有动力。
“美丽中卫”建设经验与启示之六
精品化开发:打造城市之特色
初夏的夜晚,行走在市区“大河之舞”主题文化公园石砌的栈道上,听着身边黄河水哗哗流动的声音……不禁让人陶醉其中!如同“大河之舞”主题文化公园一样,五馆一中心、香山公园、应理湖等一些精品工程已逐渐成为我市独特的地理标志,展示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能给更多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多年来,我市坚持城市建设精品化原则,积极推进建筑设计和建筑风格创新,对每个建筑、每条街巷、每处设施从设计、规划到建设,都经过多次研究讨论,请专业人员把关,赋予建筑艺术品位,精雕细琢,力求做到极致。让每一个项目都成为地标性建筑、亮点工程,打造出诸多特色鲜明的水系、公园、绿地、广场和特色街区,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中卫美景。
精品化开发是我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化、彰显人居环境之美的重要举措。对此,我市投资22亿元,先后实施旧城改造项目17个,完成38个片区6700多户“城中村”农房拆迁改造,新建福润苑、宜居家园等安置住宅120万平方米,直接受益群众5600户。相继建成美利城市花园、水木兰亭等一批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中高档住宅小区和阳光家园等农民新居,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市民居住条件大幅度改善。
一座干净整洁、文明宜居的城市往往蕴含着无形的品牌价值,能够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我市坚持“城旅一体化、城市景区化”的理念,增强与港中旅的务实合作,全力打造的沙坡头旅游新镇,包含了旅游商贸休憩、游客集散接待、休闲娱乐养生、沙漠文化科技展示、旅游商品加工制作等内容,成为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
如今,“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的城市定位,正在融入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我市将按照精品化、特色化理念,将特色的中卫文化内涵和历史人文要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中卫,正以全新昂扬的姿态,迎接全国人民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