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贴个标识就是真的?昨日查处两起假冒行为

04.02.2015  12:26

   绿色食品”贴个标识就是真的? 

   我市昨日查处两起假冒行为 

  

   无公害食品”标识背面有专用防伪码。 

  普通百姓只能通过肉眼识别食品品相,而无法辨别农残、施肥、水土污染等情况,怎样挑选放心的农产品呢?那就要学会辨别绿色食品标识和无公害食品标志。昨日,银川市农牧局对我市大型超市各类农产品进行“三品一标”检查,现场查处冒充绿色食品标识案件两起。 

   两种茶叶冒充“绿色食品” 

  一盒普通的茶叶,外包装印上“绿色”二字就是绿色食品吗?500克的价格就可以飙升到1300多元?近日,市民张先生看到一盒茶叶,只因多了“绿色”标识就比普通茶叶贵好几百元。“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近几年的热词,但这些产品是否真的“绿色”“有机”,真假难辨。   

    昨天,银川市农牧局相关执法 

  人员对卖场内的“有机”“绿色”等贴标产品进行检查,发现福建节节清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乌龙茶”,浙江桐乡市钱林精制菊花茶厂生产的“菊花茶”,存在冒用“绿色食品”标识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对涉案商品现场下架,并按照法规处罚。此外,执法人员还检查了商场其他的“三品一标”食品,纠正了不按规定贴标等现象。 

   三品”标识是安全防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些企业有“身份”却不愿意贴,好东西卖不出高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缺的不是消费群体,而是消费意识。生产‘三品’农产品成本要高很多,而优质产品卖出不高价格导致了这个行业发展较慢。”   

  银川市农牧局信息中心“三品”认证监管工作人员汪珍告诉记者,“无公害食品”是保障市民食品安全的底线,只有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的农产品,食用后才能做到对人体没有损害。“无公害食品”标识由国家农业部统一制定,撕开标识后面有专用防伪码。市民应当提高意识,让“三品”标识成为餐桌上的安全防线。 

  记者  李鲲鹏  文/图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