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推动三精农业驶上“高速路”

11.04.2015  13:01
 

    今年是银川水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贺兰县科海渔业专业合作社石伟对此感受颇深。他和韩国企业合作养殖的福寿螺今年繁育成功,今年正式进入了推广阶段。他告诉记者:“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了解,科海渔业专业合作社作为自治区龙头企业,每年可以获得10万元的现金奖励。而这仅仅是自治区助力银川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14年自治区扶持银川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共11个产业,涉及206个项目(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农产品质量安全、休闲农业项目除外),扶持资金达91197.86万元,为银川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银川市农牧局副局长裴艳琴告诉记者,通过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的实施,银川优势特色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得到加强,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突破历史新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银川在农业发展方面精挑细选,突出优势特色;精耕细作,突出科技创新;打造精品,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合力打造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些都离不开自治区对银川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大力支持。就在不久前,自治区农牧厅下达了2015年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银川共获得补贴资金4365万元。据银川市农牧局农机科科长薛英萍介绍,这次补贴主要涉及农机具10大类27个小类79个品种机具,涉及农业产业各个行业,对推动银川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今,银川已成为西部优质奶源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西部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银川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7.81亿元,增长87.5%;全市农业总产值106.8亿元,增长6%;农业增加值56.7亿元,增长5.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57.2元,增长10%。数字的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银川农业发展正在从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商品经济较薄弱的传统农业向着机械化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更加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转变。截至目前,银川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占农民收入比重超过51%。

    据了解,仅2014年,自治区农牧厅对银川6个优质粮食产业(稻麦原良种扩繁)项目,28个园艺产业项目,12个清真牛羊肉产业项目,8个奶产业项目,48个适水产业项目,4个农作物种业项目,1个猪产业项目,11个特色产业科技支撑项目,9个农资经营示范店项目,2个农业机械化生产项目,77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项目等众多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为银川发展“三精”农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装上了“助推器”。(记者 王一平)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