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天下粮仓” 改革创新是根本之道
03.06.2015 12:09
本文来源: 粮食局
总体上看,这些年由于粮食连续丰收,国内外粮价倒挂,加工企业成本不断加大,政策性粮食库存爆满,拍卖销售效果不佳。这次东北玉米拍卖成交不理想就属这种情况。
再说“陈粮顶新”,从这些年来看,出陈储新的过程总体上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战线太长,点多面广,中储粮运行吃力。
中储粮自1999年开始组建,本身就是我国粮食流通储备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产物。当时国内粮食供应已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但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粮食品种库存积压,一些国有粮企不积极销售、坐拿超储补贴,财政补贴负担过重。在此背景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应运而生。
近年来以政府储备为主的机制,导致中储粮掌控粮源偏多,库存爆棚,也背负了越来越重的负担,累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在政策层面,中储粮作为政府粮食储备的主要实施者,储备规模超大,小马拉大车,管理难度极大;在运行机制上,中储粮实行“统贷统还”,所有委托收储库点执行政策性收储所需贷款,都由中储粮系统统一向农发行承贷,而代储企业违规操作的板子首先会打到中储粮身上。
作为改革的产物,中储粮的作用有目共睹;作为“天下粮仓”,中储粮继续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从粮食储备来看,除了发挥中储粮强大的收储能力,还应从体制机制上鼓励地方、企业和农民多种储备方式协同推进;从粮食收购来看,我国去年启动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这一改革还将继续推进,市场对粮价形成将发挥更大作用,包括中储粮在内的所有粮食企业,将在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各显身手。今后,要让政策性储粮归于政策,市场化经营回归市场。
筑牢“天下粮仓”,改革创新是根本之道。
本文来源: 粮食局
03.06.2015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