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乡风民风美起来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培树先进典型等形式,树立“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新风正气。
摒弃相互攀比风 轻装上阵奔幸福
“丧事要简办,不接受礼金,不举办丧事活动……”永宁县望远镇新银社区居委会主任徐珍在母亲去世后,开了家庭会议,详细地交代了母亲的“身后事”。随后,家人根据徐珍的安排,以文明清新的方式举行了一场简朴的葬礼。
“以往为了争面子、搞攀比,办白事经常请好多支乐队、戏班子,摆放各种冥品等,不仅铺张浪费,也影响了社会风气。”徐珍告诉记者,自己的做法得到了邻居们的赞同,如今,社区里不收丧礼金已成惯例,送朵鲜花寄托哀思取代了大宴大请、大操大办。
民风转变的背后,得益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推动,永宁县组建了移风易俗宣导队和红白理事会,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现在,大家不再比较谁家的仪式办得大,更多的是比谁对家人更关心、更照顾。”徐珍说。
去年8月,西夏区兴泾镇根据西干村老兰家的真实故事,拍摄了一部倡导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的微电影《心路》。该片讲述了老兰的儿子兰大山定亲时,女方家要20万元彩礼,老兰借遍了亲戚朋友,小两口结婚后却因为彩礼之事整天吵架,最终离婚;等到老兰的女儿出嫁时,老兰一分钱彩礼都没要,只想两个孩子过得好的故事。《心路》的拍摄引起了很多村民的共鸣,兴泾镇相继出现了许多“无礼金”婚姻。
近年来,我市把移风易俗工作当成一件惠民生、解民忧的大事来抓,在各村(社区)建立完善了“红白理事会”等,将婚丧喜庆事宜纳入到村规民约中,进一步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大操大办活动,并印发《银川市“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婚丧嫁娶操办标准》,引导村民摒弃人情攀比文化,轻装上阵奔幸福。
身边好人示范引领 弘扬崇德尚俭新风气
7月27日,在金凤区魏家桥村村委会二楼活动室内,一个“移风易俗党员先行”的巡讲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参加,活动邀请专业律师以《家风家训和移风易俗》为主题进行讲解。从“小家”到“大家”,从古代到现代,融会贯通地讲了家风家训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倡导移风易俗的意义。近年来,金凤区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巡回宣讲,组织讲师团到各村进行宣讲,引导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共促移风易俗工作开展。
不久前,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举办表彰大会,表彰了移风易俗“示范户”和移风易俗“廉洁齐家”文明家庭。家住立岗镇永华三社的马忠保注重言传身教,一家子生活的十分幸福,儿子和女婿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全国农机手大赛上获奖。2016年,马忠保的女儿患病住院,儿媳主动照顾大姑姐的事迹被传为佳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市注重发现“身边好人”,把移风易俗活动与评优树模相结合,评选“五好家庭”“最美庭院”“最美家庭”,并通过道德讲堂等活动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总结挖掘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群众。
文化活动富了脑袋 共享共乐中易风化俗
来到贺兰县立岗镇,说起“乡风文明十里长街”,这里的人都知道。这条街沿途经立岗村、兰星村、兰光村、先进村、清水村,墙体上画着各式各样生动形象的乡风文明公益画。“这些作品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既有移风易俗的内容,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乡风更清新。”参与墙面绘制的丁玉亮告诉记者。
整村容村貌,促村庄整洁,立岗镇开展环境亮化、美化、绿化活动,走在水泥路上,看不见柴草堆、垃圾堆,一幅幅文化墙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富了口袋,空了脑袋”,一些陈规陋习让一部分人思想还停留在老一套上,为了让大家转变思想,金凤区良田镇加大文化生活投入力度,鼓励村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由文化站站长张望梅带头成立演出小分队,并在节目排练中融入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内容,说服大家参与。现在的良田镇,每到闲时跳舞的、唱歌的三五成群,各种演出层出不穷,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不少。
近年来,我市将移风易俗融入文化惠民工程,发挥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作用,依托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组建文艺宣传队、曲艺演出队,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把优秀文化产品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享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食粮。如今,在闲暇时,以牌会友的少了,以文会友的多了。
记者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