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星空多一些“西部之光” ——一份来自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呼吁”

11.03.2019  20:02

  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和科研力量是宁夏的短板,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中色(宁夏)东方集团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新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就像“开着拖拉机”,发达地区就像“开着小轿车”,我们走的是土路,他们走的是高速路,“在全国舞台上竞技,先天基础条件差异导致我们与发达地区比拼处于劣势。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宁夏,不甘贫于科技、贫于创新,更盼望在国家科研大棋盘的布局中,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潘锋说,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地方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鉴于基础研究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以及探索性和预见性差等特点,各地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对宁夏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做好基础研究,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然选择。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布局科研院所时,就在甘肃、贵州等西部省区设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多年来,这些西部“为数不多”的存在,为当地的科研要素集聚打下了基础,立足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也攻克了一批重大科学技术关键难题。国家科研领域的星空泛起点点来自西部的“星光”,多项重大国家科研成果从西部走向全国视野。“多年的科研发展情况足以说明,中西部地区科研完全可以创造出一流的成果。”潘锋说。

  在西部地区的科研格局中,宁夏也有科技研发的产业基础和科研智库的新优势。“宁夏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领先的。”王东新说。

  去年,中国工程院与宁夏签署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协议,在宁夏设立战略研究院,围绕宁夏重大科技需求,发挥院士作用,以项目研究为纽带,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宁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我们有产业基础和研发优势,建议国家加大在宁夏的科研院所布局,在基础研究专项资金、科研项目、人才等方面向宁夏倾斜,助推形成科研和产业一体化的良性循环,实现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缩小宁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王东新说。

  潘锋建议,宁夏应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借助各类项目,推动更多人才要素聚集宁夏,不断在基础研究领域攻关。

  科技成果不是锁在抽屉里的纸片,更不能沉睡在实验室里,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释放永久的生命力。

  “宁夏吴忠仪表和共享铸钢等一批行业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就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充分体现。”全国人大代表、吴忠仪表董事长马玉山说,科研成果就像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研究阶段是生命的孕育阶段,研制成功是生命呱呱落地,而与企业对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则是一个人接受教育、不断成长的过程。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企业、产业前沿技术、科研院所等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我们必须努力确保每一个过程都‘优生优育’,最终让产品成长成才。”马玉山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对此,他深有体会。这些年,吴忠仪表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产品研发,同时不断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落地,最终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多个领域改变了我国高端控制阀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在国内高端控制阀市场上,过去我们参与竞标,没有一个不漏的,现在是没有一个漏的。

  马玉山建议,充分抓住国家政策,在科技创新方面因地制宜、分层分类、精准调控,以宁夏现有的创新型企业为示范,鼓励企业增强创新意愿、激发创新动力,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倒逼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落地。

  潘锋建议,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稳定、评价等机制,确保各类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记者 李东梅 张文攀 周一青 姜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