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决战脱贫攻坚“智”在必得

28.08.2020  16:23

  处暑已过,骄阳增辉,农田上空无人机巡逻检测,谷穗垂垂压弯枝条,蔬菜移栽机穿梭田间……一幅科技为墨的丰收图景在宁夏中南部地区徐徐展开。

  8月24日至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对部区联合实施“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项目进行现场验收。

  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审阅材料、综合评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草畜、马铃薯、小杂粮、冷凉蔬菜、中药材5个项目现场验收通过,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的做法和模式、适用新技术在贫困地区脱贫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适宜面向宁南山区推广。

  从“靠天吃不饱饭”到亩产创纪录

  在海原县贾塘乡王塘村、关桥乡八斗村,3800亩小杂粮核心示范区谷穗沉沉,糜子喜人。

  “我们这里十年九旱,祖祖辈辈就没有见过这样的庄稼!”70岁的王塘村村民田风奇站在谷子地里笑得合不拢嘴。在他眼里,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片地,但小杂粮项目的立项“生长”,让专家、资金、新技术如春风细雨般润泽,使贫瘠的山村焕发生机。

  “小杂粮项目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运用机械进行穴播,既发挥地膜覆盖的集雨增温保墒作用,又提高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田间管理效率,实现合理密植,保证谷田单位面积成苗株数,减少了缺苗率。”该项目主持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研究员程炳文说,项目集成了“渗水地膜+波浪式机精量穴播+优质高产谷子品种+一亩地一袋肥一次性施肥+化学除草技术”轻简栽培技术模式,让两个核心示范区杂交谷子最高亩产达671公斤,创造了宁夏南部山区谷子高产新纪录,亩均纯收入1300元,最高达2900元,曾经连片撂荒地已成为自治区有机旱作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

  如今王塘村里的年轻后生经过专家培训,可以坐在渗水地膜覆盖波浪式穴播机里,挺直腰杆种谷子、糜子,一个人一天就能干完以前一家子人10天的活,人不被“”在地里,就能闯到更广的天地。大半生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不饱饭的情形只停留在田风奇给孙辈讲的故事里。

  “去年,我们联合农业部门开展大面积示范,推广了新技术新品种近10万亩,增收1亿元,为宁夏中南部干旱带稳定脱贫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说。

  从“守着一头牛”到草畜耦合与循环

  “示范推广的草畜耦合与循环农业模式,补齐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突破了资源制约型特困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对国内同类型生态区科技扶贫示范意义重大。”看着专家现场验收意见书中的肯定,草畜项目主持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母牛带犊岗位科学家梁小军倒显得平静——一年中200多天“”牛圈、苦心钻研科技攻关换来老乡荷包鼓、信心足是最好的肯定。

  结合西吉县肉牛养殖的传统,草畜项目建立了什子乡马沟村、兴平乡杨坪村两个核心示范村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全株玉米青贮覆盖率由15%提高到90%以上,建立多元化、低成本饲草料供给体系;微量元素添加剂、营养舔砖、犊牛免疫增效颗粒料等系列产品,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粪污集中生产有机肥和分户堆肥腐熟还田两种资源利用模式,为草畜一体绿色发展和“藏粮于地”提供了技术支撑,示范区农业综合效益提高25.58%。

  “以往守着一头牛,宝贝疙瘩一样,一生病就没办法,现在牛犊又多又壮,老百姓实实在在赚了钱,更有志气在致富路上闯一闯。”什子乡乡长赵君郁说,示范区养殖户由项目实施前的340户发展到478户,肉牛存栏数由2100头增加到5360头,实现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牛”,精准帮扶329户建档立卡户1666人脱贫。

  从“汗滴禾下土”到管理销售“无接触

  太阳高照,黄土地干得透不出半点水汽,同心县预旺镇的中药材种植核心示范区里黄芩、黄芪却绿叶蓁蓁。在专家眼里,这里干旱少雨,是种植黄芪、黄芩、红花、艾草等耐旱型中草药的好地方。

  “专家教我们双覆膜精量穴播技术,人基本不用下地,黄芪能提前2天-3天出苗,模样俊、成活率高,下雨不板结,今年旱了也不受影响,能收个五六百公斤。”站在双覆膜精量穴播机前,同心县土峰村村民李海俊咧着嘴乐呵呵地笑。距离李海俊家160多公里外的西吉县新营乡白城村,马铃薯项目成功实施,让村民夏宗晗脸上浮现出李海俊“同款”笑容。该项目中的储藏技术让以往当年收来的马铃薯在窖里的保鲜期从次年1月延长到次年4月。

  “这个项目运用覆膜保墒、精准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艺农机融合的绿色种植技术,让当地马铃薯增产30.7%,新(改)建贮藏窖56座、贮藏马铃薯5011.5吨,新增产值51.78万元,2个电商销售示范点带动线上销售75吨,线下销售160吨。”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陈彦云说。

  在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丰堡村,冷凉蔬菜项目实施中引进包括移栽机在内的10套适机械装备,“包圆儿”了冷凉蔬菜生产环节耕整地、移栽、水肥药等关键环节,使亩均劳动力投入降低61.9%、节约成本920元、优质品率83.4%,其中西兰花和娃娃菜的4个国产品种有望代替进口品种。得益于“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红”的“自我造血式”科技扶贫模式,原州区丰堡村和西吉县硝河乡隆堡村两个核心基地让14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亲历“学好技术就能致富”。

  3年来,共建共享的“科技支宁”东西部科技协作的长效扶贫机制逐渐建立,优质科技资源不断下沉,加快了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了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持续组织专家问诊,安排专项经费2200万元投入研发,引进、集成、创新、转化了一批国内先进适用技术,攻破了五大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瓶颈,赢得了科创、农业双丰收,助力脱贫攻坚,我们志在必得。(记者 王溦)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