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猴赛雷”,体育怎么办?
原标题:科技“猴赛雷”,体育怎么办?
■专题策划 记者 雷煜
■专题撰文 记者 白志标
■本期特邀嘉宾
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研究员 郑斌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 金汕
这几天发生在全世界的新闻事件中,有三个事件都与智能或者说科技有关,一是人机智能大比拼,人工智能“阿法狗”赢了欧洲围棋冠军,即将迎接李世石的挑战;二是不久前的世界越野自行车锦标赛中有人作弊给自行车装了马达,事实上比马达高大上的智能设备在自行车上比比皆是;三是日前英国科学家关于基因优化的申请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这让优化基因人群的出现成为可能。看似不相关的新闻,但都与体育有关,在日益发达的科技面前,人机智力比拼人脑还有优势吗?在各种高科技配套设施基础上,是人在参与体育还是智能设备呢?科技优化基因后,体育的未来又会是怎样呢?对此,本期三言两拍特邀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研究员郑斌、北京社科院研究员金汕作一探讨。
聪明机器威胁智力运动?
金汕:老实说,看到这则消息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这种人与电脑的“脑力”对抗新闻也不是第一次出来,我觉得这次的这个“阿法狗”战胜欧洲围棋手甚至要挑战李世石事件也不新鲜,远没有当年卡斯帕罗夫与电脑对弈来得精彩,好像关于人脑还是电脑谁厉害的讨论当时更为热烈。其实,这个“阿法狗”与当时和卡斯帕罗夫下棋的电脑没多大差别,都是把数目众多的棋谱输入程序后电脑自动识别,只不过比过去的电脑更为智能化,我看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人担心电脑超越人脑,智力运动失去意义了,我觉得大可不必,所谓对弈,不仅对的是棋艺、智力,更比的是心理,这是人机对弈所不具有的,况且再高科技的智能机器也是人做出来的,就算赢了所有棋手也不能代表比人类聪明。
白志标:对这个“机器狗”战胜欧洲棋手的新闻开始我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毕竟就围棋技艺来说,中日韩才是最高水平,所以这只“狗”有多厉害还难说,就算它学习能力超强,计算能力超强,但智能化的复杂程度远远赶不上人脑结构。我看过一个资料,说我们对大脑的开发利用仅仅是潜力的九牛一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智能“狗”还确实有可能冲击到棋类运动,不是已经有人不用去找老师练习棋艺了吗,假如它的水平比李世石、古力等顶级棋手都高,处于孤独求败状态,极有可能引发棋手们更多时间去和机器对弈,从而逐渐放弃人与人这种传统对弈方式。我看古力也说,相信电脑一定会超越人脑,“若连围棋也能被计算机超越,那是否以后就是计算机的天下?”
郑斌:我觉得,提出智能化机器人战胜人的大脑这种说法就是个伪概念,包括智力运动是不是还有存在的意义等,我只问一个问题,这个智能机器人是怎么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呢,还是人制造出来的?大家看了很多科幻电影,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毫无疑问都是人类获胜了。我觉得常昊那句话说得挺好,围棋的基础还是人,人是有情感、有温度的,在这个意义上围棋不只是胜负,更是一个锻炼、塑造人的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因此,不管是围棋还是其他智力运动总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种智能化机器,说到底就是一种智力运动新的展现发誓,就像这几年火极了的电商,充其量是更换了一种销售平台,你说它能脱离了背后的实体产业吗?
器材高科技运动何意义?
白志标:现在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是,体育越来越依赖高科技,尤其是在器材方面,甚至所用器材的科技含量高低直接决定比赛结果,这也是这次世界越野自行车有人要采取加装马达的作弊手法的原因。其实,即便是没有马达这回事,赛场上的自行车科技含量跟10年前相比提升了很多,同样一名自行车手,用10年前的自行车和现在的自行车进行相同距离的骑行,成绩上可以说天壤之别。之前游泳选手的“鲨鱼皮”泳衣,不也直接导致了选手运动成绩的大幅提升,所以,与其说选手成绩提高,还不如说是泳衣本身科技含量提升。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参与比赛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技术熟练的“驾驶员”,比的是器材,比的是器材的科技水平,我觉得确实会引发“这还是体育比赛吗”的一些困惑。
金汕:我的看法是你的这种论断不成立,就说这比赛器材,同样是鲨鱼皮泳衣,那怎么有人就能破世界纪录,有人就不行呢?就算是你说的“驾驶员’,还有个操控技术高低的区分,况且时代在发展,科技水平在提升,这些运动器材的内涵自然也在扩展,我觉得这与体育的魅力完全不冲突。就说F1,车的科技含量确实起作用,但在赛道上跑得怎样得看赛车手的水平,同一个队中驾驶同样的赛车成绩不也是有差别吗,所以核心还是赛车手的能力,这跟马术比赛是同样的道理,马匹也有贵贱,好像没有人去质疑马术比赛就没有体育魅力了,我觉得这些高科技成分进入到体育是促进作用,那些新的世界纪录里本身就包含了运动员能力和器材科技水平。
郑斌:两位说的都是科技进入体育主要是器材对运动本身的改变,我想说的则是科技进入体育引发的负面状况,我这么多年一直是做国际反兴奋剂研究的,老实说,兴奋剂的更新换代过程中科技起了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最原始的类固醇到后促血红蛋白再到新型的类固醇THG,以及现在研究的基因兴奋剂,这其中全是科技在起作用,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这些研究兴奋剂的机构看来,这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于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来说,体育魅力和体育精神与其无关,这些机构和这些运动员才是体育发展的障碍,科技算是帮凶,当然这只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像武器的两面性一样。
基因催生
“特种人类”?
郑斌:我觉得我们前面讨论的与基因组编辑对体育的冲击来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的,这则新闻我也关注到了,尽管英国科学家们是从研究的角度出发,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可,但这对体育来说将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麻烦。我们知道,现在WADA正在大力研究和寻找基因兴奋剂的防治办法,也出台了一些反基因兴奋剂的措施,但如果基因组编辑被允许且广泛应用的话,不仅各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受影响,WADA在反基因兴奋剂方面的措施也面临改变,要重新界定基因兴奋剂的概念等,现在已经允许变性人参加奥运会,那将来这种基因组编辑过的人是不是也能合法参赛呢,未来这种影响程度无法估量。
金汕:以前看过英国那个多利羊的新闻,就是采用科技手段,通过基因复制,这个小羊我记得已经死了。当时也出现过非常广泛的讨论,就是关于这项基因技术在人类中的应用,也有各种担忧,甚至有人还担心希特勒被复制从而引发全新的世界大战。我觉得一个新的科研项目提出引发种种猜测和担心这很正常,因为正是通过这种讨论让社会各方面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制定出各种配套措施,现在看当时对基因复制的担心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无论是科学界还是各国政府都对这种基因复制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所以,我想就算基因组编辑项目被允许,也不会如同感冒药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普遍使用,从而出现大量“特种人”,甚至这种技术可能在体育界被禁止使用,但对反兴奋剂组织来说倒是好事,通过这种科研手段来检测有无运动员基因组是否编辑。
白志标:如果这种基因组编辑得到允许且广泛使用的话,除了在反兴奋剂工作上可能引发混乱外,对体育最大的影响就是在参赛人员类别上增加了一个“新人类”。如果人从小因为某种原因就对基因组编辑了呢,之后走上专业运动员道路,就算反兴奋剂组织检测出来了,但这并不是为了有意改变运动成绩所为,因此也无法进行惩罚,因此将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分类,届时奥运会的参赛选手分类极有可能如残奥会一样各种分级,至于成绩,无疑会出现超越以往原本认为人类极限的各种纪录。所以,我觉得现在担忧是没用的,社会各界不仅是体育界,都要开始提前考虑假如真有了“特种人”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