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无问西东”
在宁夏,不难找到注入东部“智慧”的技术: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合作研发的“第三代核电出口机组配套铸钢件”;宁夏天通银厦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制出400公斤蓝宝石晶体,量产能力世界领先……
在宁夏,不难发现出身东部发达地区的创新平台,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到中国枸杞研究院,从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到宁夏炭基材料产业研究院,越来越多的东部省市聚集创新资源,为宁夏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表面上看,这是人才、技术、科研平台从东部向西部的“迁徙”。实则,借助“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的“东风”,东西部地区打破地域限制,“架设”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绿色通道”,促使双方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宁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了科技合作“无问西东”。
近日,记者走进宁夏维尔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宁夏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探寻东西部合作背后的“宁夏故事”。
东西部“联姻” 合作的手越握越紧
9月18日,宁夏维尔铸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4名研发人员围坐在一起讨论时速16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联系枕梁组件的研发方案。
“这样肯定不行!车体和转向架发生共振,极易导致枕梁变形或断裂!”
“可是,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
“看来又得请教于教授了!”
一通电话过后,技术中心主任李向东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沈阳工业大学教授于宝义给出了解决办法:将测试车体最小振动频率改为测试转向架的最小振动频率,从而减少车体和转向架的共振。
这已不是李向东第一次向于宝义请教。
2017年,该企业通过“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与北京交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牵手”,合作研制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产品。
“两所高校不仅提供实验设备,还发挥人才优势,与我们一起攻坚克难。”李向东说,北京交通大学拥有国内先进的测试设备,借用该校实验室的厂商络绎不绝。当时,维尔铸造借用实验室的时间排到了一年之后,“如果不能赶在约定时间内研发出枕梁组件,‘复兴号’有可能要引进国外产品,难以实现全部国产化!”闻此,北京交通大学开辟“绿色通道”,为维尔铸造挤出1个月测试时间,双方共同记录数据、优化方案。
“为什么‘复兴号’坐着很舒适,甚至能稳稳立住一枚硬币?”采访中,李向东向记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正当记者苦思冥想时,李向东给出了答案:合作院校的专家建议在枕梁下面加装抗震抗扭的空气弹簧,使得枕梁更稳。
理念嫁接、技术合作,东西部合作让东部优质的创新资源与西部贫瘠的“创新土壤”结合,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2018年,维尔铸造研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产品通过中车集团检测,打破了动车组枕梁相关技术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下一步,维尔铸造将继续和东部地区院校合作,向时速350公里、16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联系枕梁组件研发挺进。
科技赋能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9月20日,海原县关桥乡八斗村小杂粮科技示范基地,村民邱军摸着沉甸甸的谷穗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谷穗,要相信科学!”
近年来,有机小杂粮颇受市场青睐。但是,西海固成片的小杂粮“养在深山人未识”。
如何破解类似的难题?2018年,在“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协作行动中,专家聚焦宁夏深度贫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启动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5个“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科技扶贫项目。
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姚建民,推广使用渗水地膜波浪式覆膜穴播技术,给农作物盖上一层透气性、渗水性好的覆膜,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建议肉牛养殖使用代乳料,做到疾病综合防治,从而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目前,已有多项技术成熟并应用于产业发展,为促进宁夏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小杂粮方面,今年预计亩产达350公斤至500公斤,亩均收益1000元以上。
“周末工程师”助力 进步不止一点点
“有了‘周末工程师’,我们的技术实力得到快速提升,实现了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有效衔接。”近日,宁夏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黎明笑着说。
2018年,该公司与天津大学联合共建宁夏氰胺产业技术研究院,汇聚了一批东部地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的知名技术专家。
“以前,遇到不容易解决的关键技术只能一点点试,人才匮乏制约了企业研发进度。现在,借助东部的‘脑力’,大家群策群力,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为关键项目的开工建设争取了大量时间。”赵黎明说,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成功打通了研发试验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的沟通渠道非常畅通,双方有任何问题,线上线下随时都能沟通。”赵黎明说。
一颗渴望发芽的种子,给它肥沃的土壤、灿烂的阳光、充分的雨露,终会开出朵朵绚丽的花。
在东“才”西用、东“智”西引的推动下,形成了东部地区协同支持宁夏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宁夏与东部有关省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实施科技合作项目320多项,财政投入11.2亿元,撬动社会投入54亿多元,引进转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100多项。(记者 姜璐 马越 张贺 王晓龙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