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需要“惟精惟一”

10.01.2018  09:44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侯云徳院士摘取2017年度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双响”,基础原创“多点开花”;科技奖励“年度大戏”彰显时代意义,中国力量再攀高峰。   这是一个国家级的盛会,代表了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褒奖;这是一方凝聚了无数目光的舞台,表达着亿万人民对以科技与创新造福人类的科技精英们的崇高敬意。从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我国的汉字印刷告别“铅与火”进入到“光与电”新时代的“当代毕昇”王选,到一辈子倾心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演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神话的袁隆平、李振声;从“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解决了新中国石油炼制方面燃眉之急的闵恩泽,到发现青蒿素这一治疗疟疾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屠呦呦……多年来,一位位在各自领域闪烁耀眼光芒的科技巨擘站到了这个领奖台上,他们的名字与他们的杰出成就在国家乃至人类科技史上,如星光璀璨,相映成辉。

  与他们的名字和成就一样闪烁光芒并激励和振奋我们的是,在这些历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身上所焕发的那种心系人民、热爱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寂寞、上下求索、不懈登攀的创新精神。对于科技创新来说,就是要做到“惟精惟一”。

  “惟精惟一”就是心无旁骛、不计功利的钻研精神。科学研究,需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任尔东西南北风”,摒除私心杂念,而志虑精纯,一心耕耘去探索真理、追求真理。

  “惟精惟一”就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笃定精神。科学发现、科技创新不会一蹴可就,往往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错才能成功。“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因此,更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畏难,不动摇,不轻弃。

  “惟精惟一”就是一丝不苟、精琢细磨的工匠精神。细节决定成败,科技创新尤其如此,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精彩“蝶变”,就必须潜下心、埋下身,发扬工匠精神,不仅要量的扩张,更求质的提升;不求“差不多”,而求“叫得响”。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索无终点,创新无止境。相信有我们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永不止步的“精一”之功,人民群众的生活将会因科技的进步而越来越美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将会让世界惊艳于“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们致敬!(毛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