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学校 服务大民生
邻里间是否和谐,居民的文化及就业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这些都与社区息息相关。去年以来,灵武市西湖社区开办了市民学校,通过在居民中开展科普文化、职业技能等教育培训,使每个社区成员都能受到教育培训,在提高居民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同时,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兴文化居民有了新阵地
10月8日,记者来到灵武市西湖社区市民学校,教室里多位老人正在练习书法。培训教师为老人们讲解了毛笔的正确握势和使用技巧,并对老人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据介绍,西湖社区共有居民12000余人,其中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达900多人。“通过走访,发现居民对文化、就业和家庭服务的需求比较强烈,因此就有了成立市民学校的想法。”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红告诉记者,2014年,西湖社区将社区科普大学、人口学校、老年大学分校进行资源整合,成立社区市民学校。
“社区开办市民学校很好,老人想学书法,社区专门请来老师教。”刘顺强老人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学了知识,大伙在一起还可以聊聊天。现在只要学校一开课,周边的老人们就都来了,这要比在家里呆着强。”
促就业技能手艺免费学
居民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区最关心的问题。为此,西湖社区市民学校里专门设立技能培训班,根据群众需要来设置教学内容。
马小燕10年前因为身体原因下岗,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去年年底,她参加社区组织的烹饪培训,培训结束后,社区里的龙凤家园幼儿园聘请了她。“我年龄大了,没有文化和技术,找工作不容易。”她告诉记者,通过市民学校的学习,她有了新的技术和工作,生活也有了着落,以后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不仅如此,西湖社区还组织手工制作培训班,家庭妇女在家里就可以创收。蒋芬香在市民学校里学会了串珠子和十字绣,实现了她在家中就业的愿望。“刚开始绣技不佳,老师一步一步耐心地教,自己对着照片慢慢地练。”蒋芬香说,“感谢市民学校,让我们免费参加培训,有了这个技能不出家门也能得到收入,还不影响照顾孩子。”
西湖社区市民学校在办学中结合社区居民学习时间不固定、人员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差的特点,采取多样化方式教学。并积极联系一些职业学校,邀请专业老师给居民们集中培训。据了解,学校自开班以来,共举办电工、电焊、化工分析、电脑等就业培训5期,共培训380余人次。其中,取得资格证书的320人次,就业率达到了65%以上。
重教育孩子学习乐无忧
除了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市民学校还对帮助社区青少年学习进行探索。今年4月,社区市民学校开办成长教育培训班,重点开设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课业辅导,实现低偿或无偿服务,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有了市民学校,孩子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有老师辅导。”社区居民马丹说,“由于经常加班回家比较晚,孩子在社区学校里学习放心多了。”
灵武市城区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马惠莉说:“计划借鉴西湖社区市民学校这种好的经验,在灵武其他的社区根据不同特点进行推广。从居民的需求出发,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让社区居民从物质和精神上获得更多收获,以促进社区和谐。”
记者 白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