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的作用
最近,一份银川市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示范店名单在朋友圈里流传。
这份名单里有48家餐饮单位。据报道,这是银川市场监督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创建和命名的第一批餐饮食品安全示范点。示范,主要指后厨操作等关键部位“透明化”,全面监控,消费者可以通过大厅屏幕直接观看厨房的环境卫生和操作流程。
有人说,这是不是给商家“打广告”?其实未必如此。首先,这是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不是商业广告。其次,这批名单的“出炉”,也是经过企业申请、市场监管所推荐、当地监管部门验收以及复验等诸多环节考核的结果,不是随意的评选。从宣传效果上来说,这也是对保障食品安全行为的积极鼓励。百姓下馆子吃饭,最看重的就是安全、卫生。这些餐饮单位,在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环境环节做得好,怎么就不可以广而告之?
虽说哪个餐馆好不好,消费者自会“用脚投票”,说起餐馆榜单,“吃货们”也多心里有底。如今,借助网站推荐,尤其是网友们的点评,消费者有了更多信息去做选择。只不过,那些多是味道、菜品、价格等表面信息,而眼睛看不到、嘴巴尝不出来的“内在”,消费者依旧是无从评价的。可是,看不见绝不代表不关心,反而越是看不见,大家越关注。从这个角度说,此次银川市相关部门公布的食品安全示范点名单,倒是一种好的尝试,也为食品安全树立起信任:到名单在列的餐饮单位就餐,看得见后厨操作,消费者也能多点儿安心。
食品安全隐患为什么难以监控?因为信息严重不对称。在食品端上餐桌之前,食材的生产、采购、加工等诸多环节,寻常百姓多是接触不到的。
看不见的地方,老百姓能依赖的,只有相关部门的监管。
只是,如果把对食品安全的管理看作是一场战争,这显然也是一场力量并不对称的战争。试想,大街小巷有那么多个餐馆,只靠监管部门,那是多少双眼睛都盯不过来的。银川市因地制宜实施“透明厨房”“网络厨房”,等于把后厨公诸于众,这实际上是对餐饮单位的一种更主动的监管。让看不见的地方看得见,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相信也能带动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参与积极性。
希望名副其实的“食品安全示范店”能多一些,让百姓下馆子少些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