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老人研究太岁30余年 多次以身试药
86岁老人研究太岁30余年
多次以身试药自称身体硬朗全靠它
郭春荣展示培育出的太岁。太岁,在中国是极富神秘色彩的物种,而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忌讳在“太岁头上动土”。不过,在银川有一位老人,不仅不怕太岁,他还敢养太岁、吃太岁,他就是玉皇阁北街北关市民服务站的居民郭春荣老人。
自制培养基液,养活野太岁
郭春荣已经86岁,但嘴唇红润,气色很好。郭春荣说,这都是他天天吃太岁,喝太岁培养液保养的。
早在1978年,郭春荣就开始研究太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太岁,又称肉灵芝,有久食,轻身不老,走如神仙’的作用,既然药书上都有记载,那说明是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
当年,他牵头成立了四海开发研究所,开始研究生物技术,主要方向为研究太岁。1990年,有陕西农村村民建房挖地基时挖出了太岁,得知这一消息后,郭春荣连忙赶过去,获取了一片珍贵的野生太岁。“当时农民们都很忌讳,不敢动,盖房都停了,我不怕,就直接挖走了。”
有了活体野生太岁之后,郭春荣开始琢磨怎么养活。他将太岁切片,用PH试纸做测试,发现PH值为3,这说明太岁是酸性物质。那又该怎样找酸性培养基液呢?在上世纪70年代,好多家庭都养过“红茶菌”,郭春荣发现红茶菌基液的PH值很接近,于是用糖水、红茶菌基液、蜂蜜等多种物质,试验了多次,找到了适合太岁生长的基液配方。郭春荣把太岁“养活了”。一块野生太岁被他培养成了100多个瓶瓶罐罐。
之后,郭春荣用中药改善太岁的营养成分,增强了太岁药用价值。“要把太岁身上的益生菌变多,有害菌变少,才能发挥药用功能”。后来,郭春荣先后把黄芪、何首乌、大黄等100多种中药加入太岁培养基液。
亲身试药,培育出药用太岁
他把中药加入太岁培养基液之后,通过几年的时间,终于培养成药用太岁。“试吃一些之后,效果非常好。”郭春荣说,2015年9月,因为生病右眼几乎失明,30年来他头一次住院治疗。“经过治疗也是视力模糊,住院一个月后回家,开始用太岁培养液涂抹眼眶周围的穴位。现在我的右眼基本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了。”
不过试药也是有危险的,2013年,郭春荣吃了一块大黄基液培养的太岁肉,刚好有事去朋友家做客,忽然失去知觉,所幸只是有惊无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郭春荣的研究成果渐渐被医药行业的人熟知,如今,天津岂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结合郭春荣的研究成果研发出了乳酸菌饮品。本报记者申雷文/图
链接
太岁
太岁,又称肉灵芝,传说是秦始皇苦苦找寻的长生不老之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有肉灵芝,并把它收入“菜”部“芝”类,可食用、入药,奉为“本经上品”,功效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太岁生长于地下,是由粘菌、细菌和真菌三类菌构成的一种稀有的聚合体,而关于“太岁”的存在、作用和药效,在生物界始终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