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矿城”推进全域旅游助力转型升级
新华网包头12月10日电(刘海燕) 10日,“百年矿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和被誉为“北方草原第一寺”的五当召再次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当日,2016中国·五当召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石拐区喜桂图新区举行。在五当召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关键节点,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石拐区,要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论坛现场。刘海燕 摄
本次论坛由包头市人民政府、新华网主办,石拐区人民政府、新华网内蒙古分公司承办。以“文化旅游新机遇、转型升级新引擎”为主题的论坛吸引了包括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旅游文化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论坛期间,参会嘉宾围绕石拐区全域旅游发展、五当召5A景区创建、文化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等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石拐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陈建忠在开幕式上介绍,五当召是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形式最为完整的藏传佛教圣地,创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独特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蒙藏元素,彰显了包头市多元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使命,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近年来,在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大力支持下,五当召旅游开发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在转型发展之路上,石拐区也逐步形成了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新华网党组成员、常务副总裁魏紫川说,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又是展示和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华网与石拐区合作,结合地方旅游发展业态搭建文化旅游发展研讨、交流平台,将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当召外景。(资料图片)
为期一天的论坛举行了主题演讲和一场圆桌对话、两场分论坛。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围绕挖掘五当召特色文化、文化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五当召景区旅游业的营销与发展等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为石拐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新理念。
在对话和分论坛上,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张栋、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盖志毅、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臧志君等专家学者,同程旅游副总裁印书虎、内蒙古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郝玉涛、中青旅渠道拓展部内蒙古大区经理杜林等运营、投资机构嘉宾,就全域旅游、5A旅游景区所面临的挑战等话题,进行了观点碰撞,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目前,石拐区已经初步构建了以五当召创5A景区为龙头、通用机场和大青山影视基地为两翼,矿山火车动态观光旅游走廊、花舞人间、喇嘛河综合治理为补充的全域性旅游产业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