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多路径驱动乡村 “蝶变”
10月25日,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湖面波光粼粼,不时有鸟儿盘旋低飞。万亩湿地已变成一幅水彩画,红柳林、芦苇荡、沙枣林,红橙黄绿,绚烂多彩。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每天都要在村里“巡视”一番。“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每天转一转,就像逛公园呢,心情都好多了。”
银河村依托黄河湿地、草原等独特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描绣出一幅富民强村的美丽画卷,过去姑娘们不愿意嫁的穷村子,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银河星宿、草原森林露营、沙滩运动娱乐、火车创意餐厅、特色作坊群等旅游项目,打造出银河湾休闲旅游度假村品牌。2020年,银河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收入预计达到300万元。
近年来,石嘴山市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大项目扶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项目带动,挖掘特色,发挥优势,探索出了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村企发展、三产融合、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探索出特色经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像银河村这样,通过开发本村拥有的荒地、荒山、河滩、湿地、草原、沙漠等资源,发展乡村观光旅游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惠农区燕子墩乡简泉村依托特色瓜菜产业和烈士崖、化石沟、水库等山水资源,开发观光农业、红色旅游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潮湖村利用城乡接合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废旧市场、钢材市场、返乡失地农民创业街等场地租赁产业,兴建农贸市场、宾馆、商业店铺、仓储设施等物业项目,自主经营、对外出租,走出了一条收益稳、风险小的经营路子,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80万元。
产业带动是石嘴山市村集体发展的有效探索,通过流转土地、创办合作社、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制种、瓜菜、草畜等特色产业,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为新型“股民”。
庙庙湖村是移民村。2013年,来自固原市西吉县8个乡镇的村民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这里。石嘴山市、平罗县在这里发展沙漠瓜菜、服装加工、劳务输出等产业,使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今年9月28日,庙庙湖村迎来了分红日。“这是我们村第二年分红了,以前给的‘红本本’,现在每年都能拿着来领钱了。”村民杨伍田高兴地说。杨伍田说的“红本本”,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给村民们颁发的股权证。近年来,庙庙湖村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健全完善村企、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将各级政府扶贫投资建设的养殖场、设施温棚、村集体土地等经营性资产和土地收益全部折股量化,实现村集体资产“人人持股”。移民收入由单纯的种植和务工向特色种植、养殖、集体收益分配收入等多元化发展。2020年,庙庙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11项,净收益142.159万元。按照《平罗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将109.4万元以每股164元对股东进行分红。如今,庙庙湖村707户3873人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脱贫退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
近年来,石嘴山市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同时,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0月22日,在惠农区东永固村,村第一书记张健指着正在建设中的枸杞加工车间告诉记者,车间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天能处理鲜果枸杞5吨,预计年产枸杞干果200吨、优质鲜果50吨、芽菜10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与此同时,可解决固定用工约40人、临时用工约400人,集中用工的4个月人均收入1.1万元。通过3年建设,东永固村将发展成为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集枸杞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庄园枸杞产业示范区。促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形成一个看有景点、玩有项目、购有特产的生态旅游观光格局。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龙泉村依托贺兰山、明长城、古汉墓、山泉、古树等自然、生态、人文资源和“龙泉山庄”品牌带动,实施农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户参与农家餐饮、民宿改造、特色农业生产,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8年以来,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次,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00元。
2019年,石嘴山市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5个,占总数的33.3%。全市累计13个村实现股民分红,分红总额超过400万元。(记者 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