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咱们银川的湿地资源
今天是世界湿地日
看看咱们银川的湿地资源
2月2日,是全球第20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湿地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的保护关乎到我们的环境,那么,咱们银川的湿地是什么样的情况。
银川湿地现状
银川湿地位于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宁夏平原,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和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密度大、范围广,数量多,在西部干旱地区少见。据宁夏林业局2010年湿地资源普查,银川市湿地面积5.31万公顷,其中湖泊湿地0.97万公顷、河流湿地2.17万公顷、沼泽湿地0.43万公顷、库塘人工湿地1.74万公顷。全市有自然湖泊、沼泽湿地近200个,其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沼泽20多个。银川湿地是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银川野生鸟类有239种,隶属18目54科,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白尾海雕、金雕、小鸨、大鸨、中华秋沙鸭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银川湿地共有维管植物66科159属255种,包括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等。鱼类是银川湿地重要的水产资源,银川湿地鱼虾类现有5目14科31种。
2016年世界湿地日与湿地公约
湿地的概念,不同国家的定义有所差别。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由于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湿地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1971年2月2日,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称作《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为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1996年10月,公约第19次常务委员会决定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目前公约缔约方已达164个,共有2083个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总面积近1.98亿公顷。
我国于1992年加入《拉姆萨尔公约》。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长期遭受人口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威胁。而我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被保存在各类湿地中。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全国湿地保护面积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以41处国际重要湿地、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400多处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
相关链接: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TheConventiononWetlands)是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的,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它是一个政府间公约,是湿地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目前,有158个缔约方,共有1754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1.61亿公顷。湿地在孕育和丰富地球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全球40%的物种生活在淡水湿地中。
我国现状:我国于1992年加入《拉姆萨尔公约》。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长期遭受人口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威胁。而我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被保存在各类湿地中。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全国湿地保护面积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以41处国际重要湿地、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400多处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
记者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