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为长城披上“绿外套”
“保护盐池境内现有长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沿线搞生态绿化,给长城披上‘绿外套’,尽量延缓它的风化速度;在长城边上建起铁丝围栏,不让人和羊只攀爬踩踏造成毁坏。”近日,盐池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副局长陈志栋带记者驱车几十公里,参观了县城北部保存较完整的明长城遗址。
盐池境内的长城是全区线路最长、保存现状最好的长城,堪称“长城博物馆”。县城北部现存3道长城,其中两道明长城、1道隋长城,总长度259公里。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当年的雄关只剩下残垣断壁,一座座土垒的烽火台依稀能感受到昔日的雄伟。
2012年,盐池县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长城红色旅游项目,利用沿线星罗棋布的观光休闲点和长城遗产博物馆,让游客详尽了解盐池境内长城的历史沿革。今年,该县实施保护长城沿线的绿化造林项目,前期已投资300多万元,种植了芨芨草、红柳、柠条等耐寒耐旱防风防沙带,保护长城免遭风沙侵蚀。
驱车离开县城一路向北,极目远望满眼绿色,中间还点缀着一片片开着小黄花的柠条,汉唐风格的张记场博物馆分外壮观,未来这里将成为长城旅游线上一个主要景点。在兴武营城遗址旁,一座微缩的城堡已建成,东南方有一个复制的烽火台,古长城在城东向西北蜿蜒远去。
花马池镇李记沟村南台自然村只有6户人家,这里的村民还沿用旧时的称呼,把村旁的长城称作“边墙”。年近七旬的刘志兰和老伴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她说:“我小时候看到的边墙比现在高,人爬不上去。后来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边墙下面都被沙子淤住了。这些年不让放牧,边墙四周有树和草了,风沙也没有前些年大了。”
2002年11月,盐池县率先在全区实行草原禁牧,并逐步探索和完善禁牧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全面推行村民自治禁牧制度,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同时,该县还全力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及荒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项目,开展春秋造林、全民绿化、义务植树等活动,仅仅十几年,原来几乎与毛乌素沙漠连成一片的盐池县已是“人进沙退”,成为一片“沙海绿洲”。(记者 贾莉 通讯员 郭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