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哥"的创业奇迹:2月赚50万 3年赚500万!
他来自河北的农村家庭,一度靠摆地摊挣学费和生活费,然而他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商机,两个月赚50万,三年赚五百万,究竟是怎样的商机?
从摆地摊儿到打的收款
2008年,李海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入校时的学费是靠着李海洋暑假打散工和乡亲们东拼西凑的钱交上的,当时交完学费只剩下66块钱。
河北省体育学院老师李海洋辅导员李老师:他是我们班里条件最差的一个,我也比较关注李海洋的情况,因为他有时候一天吃一个馒头。
李海洋的老师回忆 李海洋当时的生活十分困难
李海洋来自河北承德的一个农村家庭, 知道儿子要回来,父亲早早就等在了门口。李海洋的父亲双腿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姐姐患有精神病,全家一直靠体弱多病的母亲种地维持生计,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李海洋的母亲从承德县岔沟乡下局子村的家中给他打来电话。电话中,李海洋告诉母亲,父亲的药他下午就去买。
体育学院网球专业算是一个“贵族专业”,不仅学费要高出其他专业一大截,就读学生的家境一般也较为优越。与他们相比,李海洋算是一个典型的贫困生:父亲四级伤残,母亲高血压,一个姐姐还患有重病。
走上创业之路,李海洋是被贫穷所迫。
开始,李海洋利用周末去打工,“可两天的收入,刨去交通费等花销,也就剩下30多元,一周的饭费都捉襟见肘,更别说积攒出来学费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海洋从一同打工的同乡那里得知,给手机贴膜“挺挣钱”。于是他不上课时就到邻近的河北经贸大学门口摆起地摊儿,“我从批发市场进了货,买了一张二手的小桌子,椅子也没有,就坐在路边的水泥台上”。正值冬天,“实在冷了,就用打火机点燃手机膜的边角料,取一下暖。”
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比寒冷更可怕的是被同学看到后的“难为情”,“选择到离学校较远的河北经贸大学就是出于这个考虑。”可还是被一个骑自行车路过的同宿舍同学看到了,同学对他说:“差不多就收摊儿吧,挺冷的。”虽然知道同学是出于善意,李海洋听后仍觉得不是滋味。
每次摆摊儿100元左右的收益,确确实实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自食其力的自豪感也逐渐战胜了难为情”,他的地摊儿也摆到了自己的学校。
卖“情侣卡”两个月挣50万
摆地摊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李海洋在这里却发现了一个商机,这个商机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李海洋:有一天我的摊位来了一个学生,他说哥你这有没有情侣(电话卡)吗?当时我不知道有还是没有,我告诉他是有的。
大胆的李海洋在还不确定市场上有没有这种情侣卡的时候,就收取了对方50元的定金,答应了这单活。
李海洋:最早的时候我知道一个城市里边有亲情一家,或者叫亲情1+1这样的业务,当时我的想法把它能不能组装作为情侣卡销售。后来我就这样组装,以情侣卡的方式进行销售。
聪明的李海洋迅速判断出大学情侣之间打电话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当时他卖出的第一套情侣卡就赚了200块钱。在李海洋的重新包装后,“情侣卡”迅速打入校园市场。
李海洋:当时特别开心的就是,骑自行车送情侣卡,有很多人去拿,一收钱都是上万。在后续卖得特别疯狂的时候,最早的时候有的时候能达到每天6位数。
“情侣卡”的销售,让李海洋两个月挣了50万,这是他在创业路上挖到的第一桶金。不过,就在李海洋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情侣卡”的业务突然被停止,再也打不通了,而当时李海洋的“情侣卡”用户已经有四五千的用户。
李海洋:那时候晚上睡觉也睡不好,天天有人打电话,不管是凌晨的两点三点还是五点,那边来的就是说骗子,我们的业务不能使用了,把钱还给我们。
当时有很多同学劝他,索性更换手机号码来逃避这次危机,但李海洋选择的是坚强的面对。通过不厌其烦的和运营商和相关部门以及媒体的联系,终于再次开通了“情侣卡”的业务,化解了这次危机。
李海洋:我就觉得,在人生创业当中,如果你自己不够诚信,你就没有办法往明天走。
“校园快递”三年赚取五百万
除了卖校园情侣卡,李海洋又在拓展新的业务。现在正值放寒假,河北传媒大学的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寒假将自己的行李托运走,李海洋今天来查看一下当天的业务量,这个“校园快递”业务是李海洋在2010年办起来的。
记者:在你这给他们运什么样的收费?
李海洋:在这边我们分为以袋子为标准,那么我们分为三个档次,也就是所谓的这个最小的那个是50,这边那个是60的,那边那个是80的,就是不计重的,你随便装装多少都可以。那么我们通过这种形式就一下子减少了开支,学生会省钱。
对于很多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李海洋的“校园快递”不仅省钱,更重要的是方便,打个电话,上门取件,直接在宿舍楼下完成托运。如果学生托运重量较轻的物品,觉得固定价位不合算的话,还可以选择称重的方式,既灵活又方便。
李海洋:最早的时候就是发现学生毕业,比如衣服、书本在毕业的时候他都要全部运送到家里,因为当时快递公司是不允许进校园的,很多时候几个女孩子或者男孩子一起抬着一个行李,抬到学校的门口,这事我觉得非常吃力、非常不方便,而且外边的价格的确是很高,这时候我就瞄准了这个快递市场。
李海洋向来是个行动派,想到就马上去做。他开始联系各个高校和快递公司,想与他们合作,负责校园的快递业务,但他的想法却遭到了双方的质疑。
李海洋:第一就是学校对我的一些质疑,第一我是学生,就是说还没有公司的实体,当时快递公司他也说我不行,说你这么小的量不行,跟不上我们,肯定不能跟你合作。
这些质疑声并没有让李海洋打退堂鼓,他看准了校园不能轻易让社会外来快递公司进校园的空隙,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找各大高校的保卫处。
李海洋:然后到后来我就拿我的身份证,拿我的学生证,然后我学校的介绍信类似这样的东西,到各个学校找相关领导去说服他们。
李海洋向校方承诺,会全部雇用本校的在校学生做代理,这样能减少社会人员出入学校的次数,降低安全隐患。这个理由打动了周边十几所高校,拿到了校方的授权之后,李海洋又向快递公司承诺,在毕业季每月完成十万元的业务量。
现在,李海洋已经与石家庄市43所高校、四家快递和托运公司达成了合作,每年利润超过百万元。
李海洋:第一我觉得包括学生创业,首先你最熟悉的东西是什么?我觉得我最熟悉的是校园,最懂的是校园,最了解的人又是学生,所以我的定位,我认为创业中客户定位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我的定位就是学生。每一个环节包括衣食住行,生活起居这些种种的事情当中都有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