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 银川迈步前行
自今年3月初起我市试点启动“生活垃圾分类”,一个月过去了,这项工作推行得如何,市民的观念和意识又发生了哪些改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正通过多种举措从点滴做起、稳步推进,预计今年5月底,将实现试点范围全覆盖,今年将在三区范围内50%的物业小区启动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将走进更多的市民家中。
榜样:小区处置餐厨垃圾1226公斤
今年,我市将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居民小区、学校、公共场所逐步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再利用完善体系。选取8个居民小区作为首批试点,以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意识,并延伸覆盖到大中小学校,使垃圾分类的意义渗透到课堂教育当中。此次,试点区域计划覆盖居民1.5万户、师生4万人。待试点取得经验后还将拓展至20至80个小区,覆盖更多小区、学校及公共场所。
目前,兴庆区东城人家小区已率先实行垃圾分类。昨日,记者在该小区的单元楼门口处看到,这里分别设有可回收、不可回收、餐厨垃圾三种不同颜色的地埋式垃圾桶。据了解,自2013年起,东城人家小区就率先实行“餐厨垃圾分类”,对居民所产生的餐厨垃圾进行单独回收,再自行进行有机垃圾生化处理,将餐厨垃圾最终变为肥料,用于小区绿化的肥料。截至目前,东城人家小区自行处置餐厨垃圾1226公斤。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虽然该小区拥有先进的餐厨垃圾分类设备,但居民主动“垃圾分类”意识仍然有待提高。记者在小区打开一黄色餐厨垃圾桶看到,里面仍有居民投放的其他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桶里,也仍有不可回收的垃圾存在。
对于这一点,东城人家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徐菲直言,小区物业对分类垃圾桶的“二次垃圾分拣”程序还没有完全放松。他表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需要持续培养,经过两年的时间,现在大部分住户已经能够做到将垃圾分类,尤其是将餐厨垃圾正确分类投放。
在考验着城市对垃圾最后一道工序的掌控,如何才能持之以恒地将垃圾分类进行下去,这其中每一步都得细思量。”
推行:扔垃圾将有专人指导
此次启动“生活垃圾分类”,银川市借鉴成都、北京、长沙等城市的经验做法,在居民单元门口配置灰色120L和蓝色240L标准垃圾收集桶,并修建安放平台,按照每20户一组配备。
银川市环卫处主任姚劲军告诉记者,此次推行专门设立了垃圾分类指导员,于每日垃圾集中投放时间(早7时至9时、晚5时至7时)现场指导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对不符合垃圾分类投放标准的进行二次分拣投放,大件垃圾采用预约上门收集。今年,市环卫处将在三区范围内50%的物业小区启动垃圾分类收集。7月份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场启动垃圾分类收集。2015年年底前,三区范围内30%的小区成为分类收集达标小区,30%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场成为分类收集达标单位。预计2017年年底前,本市辖区内全部单位和城镇居民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达标。
在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以每5栋楼为一组,就近位置设置红色的有毒有害分类垃圾桶,并修建安放平台,由居民用红色垃圾袋收集垃圾后直接投放红色桶中。再生资源类垃圾,由居民用绿色垃圾袋收集后投放到居民小区内设置的绿色再生资源类垃圾桶内,依据二维码交换相应积分或奖励。针对餐厨垃圾还将给居民配备粉粹机,将餐厨垃圾直接排放下水道或采取专业设备发酵,加工成肥料用于绿化施肥。对此,还将在数字城管中心或餐厨垃圾和再生资源处理中心,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的二维码管理平台,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垃圾的分户管理。
此外,我市将参照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按照“能卖则卖,有害单分,干湿分离”的原则,对生活垃圾建立四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姚劲军对记者说,唯有处理垃圾分类的衔接完善,最终才能实现垃圾合理分类。“在此原则前提下,建立废旧商品回收(含物品捐赠)及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投放收运,势在必行。”
普及: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范围除居民小区以外,学校也是重点推行试点区域,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
日前,银川市城管局荣洁生活固体废料处置有限公司,带领金凤区回民一小的60名小学生,开展以“生活垃圾去哪儿了”为主题的参观活动,在西夏区垃圾转运站进行全程观摩。从转运站的垃圾卸料区、中控室及最后的垃圾机械装运出口处,小学生们仔细观看了每一个垃圾转运环节。小学生金奕丹参观后总结性地说:“小区所有的垃圾最后都运到转运站被‘打包’了,再转运到河东垃圾场填埋。原来垃圾的处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这么重要,以后我也要学会垃圾分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在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分别对5所中学、5所小学试点,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二维码信息,在学校学生集中的地方置放可回收垃圾专用桶,并且在学校出入口就近位置(学校宿舍楼、食堂和班级集中的教室)摆放塑料瓶专用回收机,用评星定级和记分兑换礼品或班费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对宁夏大学配置3辆密闭厢式货车,分别收运再生资源类垃圾、有毒有害及电子垃圾、其他垃圾,每日收运1次。此外,还对5处公共场所如行政中心等共配置10台塑料瓶回收机,均通过积分兑换办公、生活用品,以鼓励对资源的回收利用。
反响:市民称赞热衷参与
“以前觉得扔垃圾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我现在意识到‘垃圾分类’非常有意义。”市民曹鑫认为,“垃圾分类”的启动,将改变市民的生活习惯,向绿色、环保生活迈进一大步。
曹鑫举例说,在他所居住的小区里,垃圾桶里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的情况经常发生,用不了多久一个垃圾桶就破损了。实行“垃圾分类”后起码这种投放垃圾的行为会减少。“在不久的将来,谁家垃圾分类不正确,或许还是件比较‘丢份’的事。”
“自从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家里的小孩子都开始参与了。”家住东城小区的居民王浩告诉记者,“单元门口设三种颜色的垃圾桶,物业还给发放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袋,这些看似生活的小细节,其实就是一种环保生活方式,需要我们每个人以身作则。”
“银川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给广大市民树立了一种科学、环保的理念。”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姜歆认为,在大力提倡“生活垃圾分类”的同时,应注重规范化、科学化引导,通过迈出这一小步,力争今后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这是一道看似简单但又复杂的题,因为不仅仅是关系到前期垃圾分类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在考验着城市对垃圾最后一道工序的掌控,如何才能持之以恒地将垃圾分类进行下去,这其中每一步都得细思量。”
记者手记
习惯的养成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生活习惯。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同样如此,如果全社会都能营造出一种卫生、绿色、环保的处理垃圾的氛围,那么扔垃圾这件小事或许再也不会被嫌弃了。
试想,今后银川各个小区都摆放着灰、绿、黄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每个居民都能以正确的方式投放垃圾,那时,银川人生活质量的提升,是不是可以以扔垃圾这件小事得以体现,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更美好?那么,如果我们对待垃圾分类都能够如此仔细、用心,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做不到、做不好的?
在新浪微博里有银川网民写过这样一段话:“你可能为这个国家做不了什么大事,但你可以严格执行垃圾分类。那么,我们不妨一起行动起来!”
记者 寇莉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