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里的退休检察官 带领乡亲们实现脱贫致富

22.03.2015  11:42

    “哞……哞……

    牛棚入口,刺鼻的牛粪味儿“吓退”了参观的人群,大家纷纷掩鼻跑进老金的办公室。偌大的办公室除了几本养牛书籍,就是厚厚的尘土。

    “他不会来这儿的,一天到晚窝在牛棚里,跟牛比跟人都亲。”银川市西夏区鑫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玉林的妻子杨玉萍说,农忙时,金玉林“”在地里,其余时间都呆在牛棚,每天天不亮,他就钻进牛棚,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寸步不离牛棚。

    绕着牛棚走了一遭,记者终于发现了牛圈外驻足的金玉林。他一见记者便说:“你们是闻不惯这个味儿,我一天不闻心里就不踏实。

    62岁的金玉林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检察院退休干部。15年前,根据自治区下发的区直党政机关人员分流文件精神,金玉林申请提前离职退休,开始和土地打交道。

    “早年回海原老家探亲,看着父老乡亲恶劣贫穷的生活环境,年年靠国家救济,心酸啊!”金玉林不甘心,他要带乡亲们脱贫致富。后来,他卖掉银川的房子,带领老乡在贺兰山农牧场开发土地,种植水稻、玉米、葵花等农作物。他还以每亩低于开发成本价300多元的价格,将一部分自己开发的土地卖给老乡,无私地向农户传授自己学到的种植技术。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田里的草和粮食副产品的去处让金玉林伤透了脑筋。“埋到地里,第二年种不成庄稼;用火烧掉,破坏土壤,环境污染严重。”金玉林开始摸索土地和养殖之间的互补效益。草、秸秆等拿去喂牛,牛粪用来给庄稼施肥。第一年尝试种植养殖结合,金玉林的水稻长势好,品质高,售价也比别人的高。

    “刚开始养牛全靠自己摸索。除了从书本上学,我还常到养殖大户那儿取经。第一年养牛就养得膘肥体壮。”尝到了甜头的金玉林开始探索肉牛养殖,由最初的6头牛到现在的300多头,养牛场已经初步实现自繁自育。

    金玉林还种着1050亩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如今,一年下来,他的种植养殖收入有100万元左右。他带出的100多口人家,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金玉林心底着实高兴。(记者 张文攀)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