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10月8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灵武市榜上有名。近年来,灵武市砥砺奋进,在高质量发展路上跑出加速度,书写了一份精彩的“发展答卷”。
养殖基地实现“智能化”
走进灵武市白土岗乡宁夏新澳农牧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基地,标准化牛舍并排而立,成群的奶牛悠闲地吃草、散步。
“这套挤奶设备能检测奶牛是否有血乳等系列乳房疾病,发现有问题的奶牛会自动报警。”10月12日,1400头泌乳牛排着队正在有序进入挤奶转盘,公司负责人杨贤密切关注着每头奶牛的各项指标。
“目前,一头牛一天比原来多产1公斤牛奶,明年6月争取存栏达到5000头。”杨贤点开手机里一幅最新规划图纸介绍说,“你们到时候再来看,基地的‘科技味’会更浓。”
项目发展是增强综合实力的“强力引擎”。今年以来,灵武市着力打造白土岗养殖基地,已投资建设基础设施1.5亿元,完成31公里供水、34.6公里供电和24.2公里道路建设工程。目前,该基地现已进驻奶牛、肉牛羊等养殖企业49家。
“基地引进了蒙牛乳业西北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产业集群,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日处理鲜奶2000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0亿元,解决用工1500余人。”灵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将助力传统养殖向现代牧业转变。白土岗养殖基地已成为灵武市农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促农增收、产业融合的重要平台。
深挖“一粒米”的价值
10月12日12时,宁夏昊王米业集团装卸基地15辆装满稻米的货车正在排队卸货。“现在基本24小时连轴转,每天稻米处理量可达1000吨。”该集团负责人王建宁告诉记者。
目前,昊王米业集团实行“五统一”种植模式和“优质优价”订单收购模式。以高于市场平均收购价格10%进行收购,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昊王米业围绕绿色健康安全营养这一核心,通过建基地建平台,实现宁夏大米产业融合持续健康发展。
品牌的乘数效应,不仅体现在单个农产品的名气、价值上,更体现在区域规模发展上。昊王米业、宁夏兴唐、金双禾生产的大米柔软油润、浓香持久,灵武市深挖一粒米的品牌价值,实行标准化种植、特许化经营、线上线下多元化营销,加快提升“灵武大米”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
“一粒大米富了一方百姓。”在农业“绿色革命”火力全开之际,灵武的农民通过大米解锁了高质量发展的一组组“密码”。仅2018年,灵武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1.08亿元,同比增长4.5%,粮食总产实现十四连增。
目前,灵武市率先建设了全区首家区县一体农业综合智能化生产示范园区,三大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96.7%。落实优势农产品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30个,签订优质稻米订单6万亩,建立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监测点30个,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资源循环利用“再生无限”
“刚才过去的那一车废旧铝材是运往杭州的再生铝制品,这边是从甘肃、陕西回收的废旧物资。”望着进进出出的货车,银川高新区再生资源产业区块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十几年发展,园区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及周边省市重要的废旧电器拆解、废旧物资回收、有色金属加工集散地和聚集中心。
在宁夏亿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外,成堆的废旧电器安静地躺在那里等待“回炉重造”。在拆分作业车间,一台冰箱从摘取压缩机至拆解线内进行破碎,整个分解过程只需30秒。
“拆解下来的固体废物可制成复合再生轻集料预拌混凝土产品,应用到多个领域;危险废物则会在国家环保部门的监管下,送到具备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善后’。”该公司副总经理朱爱峰介绍,公司年拆解能力可达200万台,通过废旧物件回收拆解销售,实现“资源有限,再生无限。”
近年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已发展成为灵武市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之一,园区建立了覆盖周边10余省区1100多个回收网点。已形成再生资源回收集散、资源化利用和陆港物流产业为主的“5+1”产业体系,年回收处理各类废旧资源量约280万吨,辐射带动就业近2万人。
“我们对园区保留的瑞银、恒业等企业加快技改扩建;对拆除退出的达源、众源等企业加快选址安置,并引进上海、山东等地再生铜综合利用及环保项目。”银川高新区再生资源产业区块负责人表示,通过将再生资源无害化加工利用,实现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记者 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