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新区站在新起点上
如果说,过去的2年多时间,滨河新区的建设者以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拓宽银川城市发展新空间、打造银川经济发展新引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面对提升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滨河新区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将滨河新区全力打造成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和自贸园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引领区和全域5A级景区,这个充满希望、充满挑战的重大战略,需要有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和长远眼光,需要跳出滨河看滨河,把新区的建设和提升放在全市发展的大背景下扎实推进,真正形成推动滨河新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按照举全市之力建设滨河新区的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持、参与滨河新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共促共建,推动加快发展。”银川市委常委、副市长、滨河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凯如是说。
再举全市之力推动新区新发展
15个重点项目、13个市直部门,一份详尽的责任分工表。项目是拉动投资增长、带动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原动力,滨河新区有没有发展潜力,能否实现既定目标任务,重点就在于项目建设。在滨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范瑾琳的办公桌上,他指着表格告诉记者,人员和技术一直是滨河新区发展的短板,探索建立项目共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积极性,由市直有关部门参与滨河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共同支持滨河新区建设发展的良性机制,正是破题之举。
“你看,投资10亿元的天山海世界·黄河明珠项目,就分别列出了概算总投资、建设内容、时间节点等目录,这个项目的市直部门责任人是市发改委主任张晓明,滨河新区联络人是经发局胡西武,联系电话也列在其中,一目了然,分工明确。”在范瑾琳的介绍下,记者看到这份由银川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市直有关部门共建滨河新区项目责任分工通知,对共建双方的权责并不只是简单的列举,其中的目标非常明确,实施方案非常具体,对于共建双方的工作要求十分清晰。
按照通知的要求,第一批确定的市发改委、金融工作局、经合外侨局、工信局等部门要主动对接和安排管理工作,把滨河新区的管理纳入各自管理的范围和职责中,并抽调精干力量,建立协助管理制度,细化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同时,市直各部门还要积极参与到滨河新区部分重点项目的建设中,调动各方面的资源、资金共建滨河新区,实现资源共享、共促共建;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共建滨河新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分工的项目亲自抓、亲自管,全力以赴推进共建项目。滨河新区管委会将定期召开共建项目推进会,督促项目进度。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还将把各有关部门履职情况纳入全市绩效考评范围。
创新体制机制网上审批先行一步
签一个字、盖一个章、办一个证,需要在滨河新区和市民大厅来回往返好几趟,一趟就是100公里,耗时耗力又窝火。
提起过去,在滨河新区投资建设项目的一些企业负责人感触很深、颇有微词。
“一个项目落地要涉及许多部门,而来滨河新区投资的企业多数是外地企业,他们不熟悉办事地方和流程,跑了冤枉路,有怨言都是难免的。我们局只有3个人,却对应着8个市直部门,大家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滨河新区经贸发展招商局朱晓华说。
企业办事难度大、效率低;部门人员紧、使不上劲,这些是朱晓华和诸多企业曾经的烦恼,也是滨河新区创新体制机制必须闯过去的难关。
“这个问题这周就能得到解决,经过协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滨河新区设立了分中心,以市民大厅的信息化平台作支撑,实现网上审批,限时办理。”朱晓华告诉记者,目前,网络专线联通工作正在进行中,通过构建通畅网络渠道,建立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连接的优质审批服务网络,确保审批服务系统时时传输申报资料,实现由“企业跑路”向“信息跑腿”的快速转变。
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设在滨河新区管委会的分中心办公室,记者看到4名选派来的工作人员正在做网络连通前的调试准备工作。“今后,企业将办理事项需准备的相关材料拿来,我们经过初审、现场受理后,用高拍仪扫描传输给行政审批服务局,就能进入网上流转审批环节,企业再不用大老远地来回跑路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为滨河新区项目建设开通了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滨河新区事项,办理时限大大缩短,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受理、快速办结,只是我们创新工作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还将把这项服务延伸到辖区居民的个人事项办理中去,比如就业、医保等,为周边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便民服务。”朱晓华说。
主动对接服务 助推规范高效管理
“随着滨河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管委会的职能开始从抓建设转向抓管理、抓产业,要想建立、健全滨河新区区域科学、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还是要创新管理机制体制。把滨河新区的管理纳入全市一体化管理体系,由安监、环保、城管、规划等市直有关部门向滨河新区延伸管理服务职能,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尝试。”范瑾琳告诉记者,此举有效解决了滨河新区建设快、管理薄弱的问题。
范瑾琳口中所说的“延伸市直部门管理服务职能”,在记者当天的采访中得到了印证。
刘佳鹏是市安监局的副局长,作为该局滨河新区延伸管理服务职能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从6月下旬开展这项工作以来,他每周都会带队到滨河新区的各个景点、项目建设工地进行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滨河新区原有的检查人员毕竟技术不够规范,装备也不完善,一些安全隐患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通过我们的几次检查,目前已经发现并纠正了一些苗头性的问题,不少安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得到了整改、处罚。”
每次检查完毕,刘佳鹏还要与滨河新区对接人共同填写一份《市直部门职能延伸协助滨河新区管理服务对接工作单》,时间、地点、对接部门、市直部门人员及职务、开展工作情况等都要写明并当场签字。“设立日志制度,就做到了有记录、有内容,将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范瑾琳说,延伸管理服务工作实行周汇总报告制度,每周五各相关部门将开展工作情况反馈给联系人,由滨河新区汇总形成专报,报送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
就在记者结束采访时,市统计局的工作人员也来到滨河新区与朱晓华对接项目数据入库统计汇总工作。“市统计局并不是第一批延伸职能部门,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单位投身到滨河新区的建设中来。”范瑾琳满怀憧憬。
重任在肩,主动作为。
举全市之力,树立“一盘棋”理念,叠加规划力、执行力、创新力,必将绘就一个体制完善、机制健全的精干高效“新区”。
记者 李慧娟/文 安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