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需要更高的商业道德

16.03.2016  11:44

  今年全国两会热度最高的词语之一就是消费升级,2015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但我们仍然更愿意相信日本的马桶盖、欧洲的婴儿配方奶粉。显然,这66.4%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就是为什么要屡次提到消费升级的原因,而其背后则是路途漫漫的商业道德重构之路。

  中国奶粉为什么至今难以翻身,原因很简单,并非中国消费者太挑,而是我们已经可以轻松地买到原装进口的国外奶粉,商业物流的便利性,加大了国产奶粉复苏的难度。

  更重要的,则是以往稀薄的商业道德,提前透支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度。这不仅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更是商业法律体系滞后带来的并发症。

  因此,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无法要求消费者自己做什么,而是如何从商业道德层面来重塑人们的信心。

  这种信心如何建立?当我们看到一个违反食品安全的企业瞬间死亡时,当我们看到的不是高举轻放的处罚时,当我们拿着国外商品可以做真正的横向比较时,我们才有机会去谈商业道德,去谈人们的信心。

  从这上面看,我们还有多么漫长的道路要走,还有多少利益集团需要打破,还有多少用户培养需要潜心塑造。

  商业道德从来都不是什么自说自话,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从企业来讲,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国产来看,而是自己塑造国际标准,从政府来讲,千万不要再拿国情来作为前置条件,中国标准就应该是世界标准。

  在这个时候,消费者才有足够的耐心去重新看待国内企业,才有机会真正用脚投票,而非被迫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