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回族的前世今生

11.03.2015  10:11
   一、三亚回族     身穿传统“汪买”服饰的海南回族妇女海南回族在中国回族大家庭中是一个独有特色的回回民族。在语言、服饰乃至相貌上均与内地回族有不小的区别。海南回族历史上曾经分布在海南各市县,比如海口、文昌、陵水、三亚和乐东以及海南西部的昌江等地都有回族人生活过的痕迹。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居住地分散、人口少等原因,海南各地回族逐步放弃原有的民族和信仰,被周围的其它民族同化。目前,昌江一些回族人在身份证上的民族一栏依然写着“回族”,除了不吃猪肉外其它方面均与汉族无异。唯有三亚的回族有幸地保存下来,并保存着先辈一直秉承着的信仰和文化。     保存下来的三亚回族,有着很强的民族生存忧患意识。他们团结友爱,勤劳奋进,热爱生活,并且富有创造力,与三亚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是三亚各少数民族中精神面貌、经济发展、文化普及以及体育发展相对较高的民族。比如,三亚回族同胞每年为各中小学校输送优秀的体育尖子生,在足球、排球、篮球、田径等项目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亚回族同胞具有强烈的爱国爱教意识,他们居住在凤凰镇(现设立天涯区)回辉村和回新村。其先民主体上是在宋元时期越南占族为了躲避战乱逃离到海南的东南亚穆斯林,还有一部分是在唐宋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后滞留在中国的波斯和阿拉伯穆斯林。三亚回族话又称回辉话,它不同于中国任何一种语言。回辉话以单音节和双音节居多,有相当多的谓语宾语颠倒现象,比如我们普通话说“你吃完饭了吗”,翻译成回辉话就是“你吃饭完了吗”,这种颠倒式语句在三亚回辉话中相当普遍。整体上,回辉话虽然受到汉语黎话以及麦话(麦话来自麦人,是海南汉族中不说汉语的特有群体)的冲击,但基本保持原来的特点,另外在宗教术语上兼带一些波斯语。据专家认定,回辉话应该是东南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占语支里一种特殊的语言。     这种不同于全国各地方言的语言是三亚回族人民的文化遗产,应该争取三亚市有关部门的支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回辉话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延续。除了语言外,三亚回族服饰与内地也不尽相同。回族男性跟汉族男性服饰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但回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汪买服(“汪买”系海南话,回族妇女之意)即有东南亚特征又夹带着海南当地土著居民黎苗族的特色,可见三亚回族人民的生存适应性强且创造力丰富。     原先的回族村落是相当分散的,村民的素质普遍较低,吃喝嫖赌成风,社会风气日渐衰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三亚回辉村和回新村逐步形成,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回族村庄保存至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爱国爱教的旗帜引导下,三亚回族人民同全省各族人民一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海南大开发建设中,为海南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回族同胞的经济水平得以迅猛发展,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得以改善,人民安居乐业,坚守信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三亚经济建设和旅游业繁荣昌盛。     三亚回族在教派上跟全国穆斯林一样,属于逊尼派哈乃斐学派。他们信仰虔诚,思想坚定,按时礼拜、封斋,严格坚守教义,积极主动举办各种学习班,提高穆斯林群众特别是穆斯林妇女的文化素质。这种民族信仰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起到了三亚回族不被同化的作用。但凡失去民族信仰和文化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都有被它族同化的可能性(比如曾经辉煌的满族和中国境内的蒙古族),这个认知必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三亚共有六座清真寺,每年按照排好的顺序轮流主办圣纪活动。主要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发扬先知爱国爱教敬畏真主的精神,同时丰富了穆斯林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需求,促进穆斯林之间、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团结友爱,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同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三亚回族同胞们严守纪律、团结友爱,以及赤诚的爱国爱教之心。团结不同信仰的人们,是爱国的重要体现。伟大的真主安拉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又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了你们,我使你们分成许多民族和不同的宗派,以便你们互相认识”(《古兰经》49:13) 。我们都是真主的子民,只是“分成了许多民族和宗派”而已,我们有理由“相互认识”相互合作、相敬相爱。团结各族人民,是穆斯林的职责,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是真主赋予我们的义务。穆罕默德圣人说:服从你们的主事人,你们将进入你们的天堂。      二、海南伊斯兰古墓群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海南各地陆陆续续挖掘出不同年代的伊斯兰古墓群,其中位于陵水和三亚交界的藤桥伊斯兰古墓群是目前最大也是最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古墓群。该古墓群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当时来自波斯(伊朗)和阿拉伯的商人早于欧洲人700年时间率先来到广州、泉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经商。而海南沿海一带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中外贸易往来枢纽的历史作用。     根据考古专家考证,这片伊斯兰古墓群为唐宋时代古墓,基墓和墓碑均用海边的珊瑚石制作而成,大小形状不一,形制各异,有火焰形的,半圆形的,也有三角形和山字形的。碑文刻有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内容大致为《古兰经》某章节或者清真言和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墓地里一般都有埋葬尸体的坑道,面朝伊斯兰圣地麦加所在的西方位置(此为古代没有先进科学仪器的一种大概方位认定,实际上,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方位应该在中国海南省的西南方向),属于典型的伊斯兰教葬俗。由于地位环境不同,海南伊斯兰古墓群的墓葬一般只立珊瑚石碑作墓穴标志,近同于东非和中东的一些穆斯林葬俗,说明海南回族的先民来自众多不同的地区,也是典型的海洋文化的代表。     除了陵水和三亚交界的藤桥伊斯兰古墓群外,在三亚境内还有许多的伊斯兰古墓群。三亚湾路回新村处的海边丛草中、回新村和某驻地部队交界处、和三亚湾延伸段海坡旅游区的海边等地均有大小不等的千年伊斯兰古墓群。这些伊斯兰古墓群的发现,为研究中伊(朗)、中阿通过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活动、文化交流和海南回族的形成以及海南在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伊斯兰古墓群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伊、中阿人民传统友谊的源远流长,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坚固的深厚友谊。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