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沉睡"土地资产平罗农村改革为全国"蹚路"
3月4日上午,平罗县头闸镇的孙小兵将资料准备妥当,准备贷款6万元发展自己的事业。
“以往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3月4日,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四组的马海兵用土地抵押,只用一天时间就拿到2万元贷款。作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实验区之一,平罗县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今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决定草案,拟授权国务院在宁夏平罗县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许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土地确权
摸清家底,给农民吃定心丸
平罗县辖7镇6乡144个行政村,总人口近3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2万人。2011年12月,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批复平罗县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
那么,平罗县到底有多少耕地?多少荒地?改革探索从确权开始,平罗县通过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荒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五项权属”,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信息化管理系统,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根据二轮承包时的数据,全县测定的耕地资源为38万亩,但实际丈量下来却为90多万亩。“如果以二轮承包测定数据为基础进行确权,势必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当时决定,以二轮承包为基础,上浮20%给农民承包耕地。”平罗县农改办副主任徐春霞说,开展此项工作时,对农民开垦的荒地一同进行确权。
2012年,平罗县农改办就将确权工作完成。全县农村用户共5.9万余户,最终确权用户5.2万余户,确权耕地面积95.31万亩,其中农村集体耕地86.81万亩、农民和经营大户承包种植国有土地8.5万亩。经确权认定,给农民二轮承包耕地41.1万亩,农民和种植大户开垦种植村集体荒地42.96万亩,城市规划区暂未颁证耕地2.75万亩。
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率、农民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和房屋确权登记率均达到100%,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7.2%和96%,房屋确权登记工作全部完成。
“这次确权彻底摸清了全县农村土地家底,建立了归属清晰的产权关系,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徐春霞说。
土地流转
规范管理带来财源滚滚
采访中,很多农户表达了“种地不挣钱”的心声。平罗县渠口乡一位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种玉米为例,一亩田除去种子、化肥、淌水和人工等各种费用,辛苦一年净赚900余元。土地流转后,流转费有的高达700元,因此很多农户纷纷流转土地。但由于管理不规范、服务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多数流转处于自发无序状态,留下诸多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平罗县先后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26个配套办法及细则,在宁夏率先成立县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土地流转监督委员会等管理服务机构,并建立了土地流转价格指导、市场主体准入等一系列机制。
“土地确权后,改革探索的第二阵地是对土地流转进行规范化、规模化。”徐春霞说,平罗县成立了农村土地纠纷联合调委会,建立了经营主体准入、监管、考评、扶持、退出机制和向规模流转经营主体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书制度,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四大经营主体。通过一系列措施,以往土地流转无管理机构、无办公场所、无工作人员、无规章制度、无流转程序、无备案登记、无资质审查的状况彻底变样。
2012年就开始流转土地的平罗县渠口乡农民王玉林,是政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当初,他小面积种植药材,想增加收入却受制于没有土地。得知此情况,政府帮他流转土地500多亩,帮他建立起家庭农场,收入比过去零散种植增加近十倍。
目前,平罗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0余万亩,超过全县耕地的30%。全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1个,建成示范性规模经营主体40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240名,规模流转土地23.5万亩。
土地抵押贷款
唤醒“沉睡”的巨额资产
2013年12月18日,平罗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探索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有效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并给予利率优惠,这为农民创收提供了新动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利用土地经营权进行贷款的利息远低于用资产抵押或联保的商业贷款利息,方便、快捷、实惠。农民只要凭借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再将相关手续办理齐全,3个工作日内就可拿到贷款,快的当天就能放款。
为防范坏账产生,2012年,平罗县政府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基金,对因各种因素造成的产权抵押贷款资金本息实际损失,由风险防范基金与金融机构按80%和20%的比例承担,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当年,平罗县以财政方式设立300万元风险防范基金,目前此笔资金还未动用过。
3月4日11时许,虽然临近下班,可平罗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大厅里,抵押贷款窗口前仍排满了人。来自头闸镇的孙小兵准备用自己的23.26亩地贷6万元。“现在种田都是大规模的,投入比较多,也比较辛苦,所以我想在步行街开个小吃店制作蛋糕。”孙小兵说,“以前求别人为自己担保贷款,现在有了证,觉得自己也有了资产,心里有底气多了。”
平罗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后,出台了农村土地产权价值评估指导价格,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站,“沉睡”的土地资产被逐步唤醒。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该县办理土地抵押贷款960笔3800万元,抵押土地2.78万亩;2014年抵押贷款6616笔27184万元,抵押土地12.17万亩;2015年1月1日至2月28日,办理抵押贷款1880笔8726万元,抵押土地4.07万亩。
截至2015年2月底,全县累计办理“三权”抵押贷款9458笔3.97亿元,抵押土地19.01万亩,大约五分之一的办理确权农户享受到抵押贷款带来的实惠。
村庄空了怎么办?
探索退出、入市、置换等改革
3年的改革试验,基本达到了摸清农村土地家底、拉动农业投入、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的目标。可农村土地又面临新的现实问题:如今的农村变得空荡荡,有的地方整组、整村没人居住,土地闲置。
为了盘活这些资产,平罗县探索出台了《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产权自愿永久退出收储暂行办法》,采取财政预算安排和收储土地、房屋流转收益注入的方式,设立500万元农民土地和宅基地退出收储基金,对在城镇有稳定收入来源和固定住所的农户,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其自愿有偿转让“三权”,并给予一次性补偿。对农户退出的耕地,可采取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进行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围绕插花移民安置,已收储本地农民自愿永久退出转让耕地、宅基地和房屋农户1200户,转让耕地6100多亩,插花安置移民1174户,为全区移民安置探索了新途径、创造了新模式。
目前,平罗县农村房屋空置率达60%左右,农村村庄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青年农民异地化现象严重。农民退出土地后,社会保障尚不能得到完全保障,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好在改革有了新思路,今年平罗县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将主要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股份制经营、农村集体“三资”股份制管理、老年农民以权养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五项新的探索,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同时,在全县试点探索建立以农村老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的流转或转让收益及“三资”股权的收益分配收入,缴纳养老保险,置换养老服务。(陈志强 宋晓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