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塬:旱塬山村的“美丽蝶变”
走进同心县张家塬乡汪家塬村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有生动传神的泥塑乡贤孝亲故事,有一家祖孙三代苍劲雄浑的书法作品,有村民们搜罗来的风车、搭斗、米筛等农具和五谷杂粮等“活历史”,还有陈列于显眼位置、出版不久的《汪家塬村志》。翻开村志,无论是一段尊师重道的佳话,还是一个勤奋好学走出大山的故事,字里行间无不蕴藏着好家风、好乡风的“根儿”。
汪家塬村村部还建有戏园子,一有闲暇时间,村里的“星光大道”便会上演。通向村部的一条路,曾是红军西征时的“红军小道”,在“美丽村庄”创建中变成了平坦整洁的柏油路。“集好家风成好乡风,浸润后来人,历史遗存的文脉让这里美丽动人,传承弘扬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塑造了‘政善村新、民康物阜’的汪家塬精神。”村支书张树森说。
村民侯登堂在汪家塬村当红白喜事“总管”由来已久。村民尚玉才的养母日前去世,因为担心邻居说闲话,他想将母亲的丧事办得体面些。得知尚玉才的想法后,侯登堂带领红白理事会的执事多次上门劝说,最终尚玉才按照村红白理事会的统一标准办理了丧事。村民马洪彦女儿出嫁前,曾因彩礼的事迟迟拿不定主意。侯登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老马答应在彩礼面前轻装过日子。
近年来,该村坚持把深化“强龙工程”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围绕农村“16+4”服务项目,采取“六看七步”识别工作法,对精准识别的287户、1077人贫困群众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逐人逐户建立精准扶贫“云信息”档案。抓规划引发展,科学谋划确立了“3个1万亩、4个1000万”的发展思路,即实现中药材种植、苜蓿种植、特色种植各1万亩,实现中药材收入、养殖业收入、特色种植业收入和劳务输出收入各1000万元。抓产业领增收,唱好“林草戏”,种植文冠果5.3万株,种植中药材1.3万亩,养羊1.2万只,养牛115头,完成圈棚建设152座,通过“建棚子”“栽林子”,让群众逐步过上好日子。
“山青、田韵、绿脉、文魂、村美”,彰显“山、水、红、古、田、庄、遗”特色,通过挖掘内涵,汪家塬村凸显“田园美、村庄美、风尚美”,处处注解着“美丽蝶变”。
汪家塬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巾帼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功打造旱塬山区农村党建靓丽名片。(记者 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