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粮食银行:打造服务三农新模式
2014年11月,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宁夏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永宁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思路,勇于实践,率先在永宁县投资创建大型粮食项目——永宁粮食银行。经过半年多的运营,永宁粮食银行以其创新的经营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粮食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永宁粮食银行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
“您好,请保管好您的存折。”7月10日,在永宁县增岗乡靖益村的永宁粮食银行靖益园营业厅里,永宁县望洪镇农民郑兴手持粮食银行的存折,兑换了一袋价值40元的大米。这次交易,一共“消费”了他存在粮食银行里的12.31公斤稻谷。
去年秋天,老郑将自己生产的8600公斤稻谷按每公斤3.24元的价格交到了粮食银行代管。粮食银行经过过秤入库、检测后,给他出具了一张“存折”,上面记录着存粮日期、数量等信息。需用钱时,随时可以按市场价卖出去,拿着这个存折,一是可以在指定的营业网点刷折子兑换米、面、油等生活日用品;二是刷折子可抵销各种农资费用。
记者看到,粮食银行跟城里的大超市没什么两样,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既有米面油生活副食品,还有日用百货。
随着永宁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民开始由散居的平房搬迁到中心村的小“洋楼”里。据统计,2013年至今,永宁县李俊小城镇、望洪小城镇、李俊镇宁化中心村、望洪镇新华中心村、望洪镇靖益中心村、胜利乡八渠中心村等10个小城镇、中心村相继投入建设并使用,共涉及41个行政村,安置农户达26646户。
可是,农民上了楼,打下的粮食该如何保存。为了解决农民储粮、卖粮的矛盾,2014年4月,永宁县政府根据县域实情制定了《永宁县“粮食银行”建设实施方案》,试图通过粮食银行的现代化营销模式,破解农民秋收时的储粮和销粮问题。据介绍,永宁粮食银行项目总投资达3.2亿元,分三期建设,计划2017年全部建成,建成后可储存各类粮食15万吨。当年11月一期项目己正式投入运营。
揭秘永宁粮食银行的创新运营机制
在永宁粮食银行筹建伊始,永宁县政府提出,发展粮食银行,必须按照“政府倡导,部门参与、企业运作”的模式运作。为此,永宁县政府成立“粮食银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引进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宁夏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研究制订了《永宁县粮食银行运行办法》。宁夏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将永宁粮食银行的运行机制通俗的总结为:“代您保管、不收您钱、保您不亏、红利返还,粮权在农、管理在行、监管在县、利益共享,存储期间存粮分红。”
王建华说:“粮食银行能为农民代储原粮,不仅可以降低存储损耗,还能为储户兑取成品粮,从而提高粮食利用率、周转率和储藏品质。储户凭借存折,可以在连锁服务网点兑换生活用品和粮油。”
按照王建华的说法,依照国家标准,将原粮折算成口粮为农民代储,凭存折兑换等价粮油。商品粮根据质量按照当日市场价格折算存入粮食银行。如果想直接获得收益,农户可以根据质量和当日市场价格直接同粮食银行进行现金结算,免去销粮周折。如果结算日的价格低于送粮日的价格,企业会在送粮日价格的基数上加以结算,确保农民粮食保值增值。在粮食银行运行过程中,由县农牧局对粮食品种、数量进行监督,物价局负责对粮食品种、质量、价格进行监督。
据初步估算,总投资3.2亿元的永宁县粮食银行全部建成运营后,可形成年加工水稻12万吨,储存各类粮食15万吨,存销交易达45万吨。农民可通过“粮食银行”分红增收1240万元,减少粮食损失7500吨,实现粮食减损增收2250万元。同时可就地解决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直接或间接安排就业近千人,年增加工资性收入2610万元。目前,已有一百多农户的16845吨水稻存入粮食银行,2个“粮食银行”营业厅投入运营。
按照永宁县城乡一体化进程,预计到2016年,永宁粮食银行将在全县11个小城镇、中心村各建设200平米以上的标准化供应网点——永宁粮食银行便利店60个,实现“一村一点”,方便农民兑换成品粮或商品。
记者了解到,永宁县“粮食银行”的创新将持续发力,下一步将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向存粮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建立种粮农户档案,在品种、施肥、用药、农机操作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保障粮食质量安全;还将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避免可能发生的“挤兑”风险。
宁夏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表示,永宁粮食银行正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产业链上各个主体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他希望政府能在粮食银行的仓储设施建设、信息系统支撑、贷款、保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进而推动粮食银行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