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荣村发动产业“引擎”奔富裕

02.02.2016  17:55

  “村里建了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后,俺是种地、到合作社打工、忙家务‘三不误’,收入也越来越多。”1月14日,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村民姬胜平高兴地说,做着农民的活却拿着工资,产业扶贫让她脱了贫,致了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欣荣村党支部书记虎久桐说,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走上了产业化脱贫道路。

  几年前,在县委、县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村里引来外乡致富能人,成立了金富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经营,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移民合作,种植温棚蔬菜630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移民致富。姬胜平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2万多元。“今年合作社还要给在这里打工的贫困户涨工钱,每人一年能多近4000元呢。”姬胜平说,目前村里有100多人在合作社的蔬菜基地打工,按月领工资。村里还组织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外出打工人员超过3000人,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据悉,欣荣村有1.1万余人口,全部是从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搬迁而来。这些年,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6300多元。但由于人多地少,全村还有贫困户800多户,脱贫任务艰巨。有的放矢,是脱贫不脱靶最精准的方法。

  2015年,贺兰县科技特派员、欣荣和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金河与县里从浙江省云和县引进师傅项明伟共同投资,在欣荣村租温棚,栽培云和黑木耳,年收入76万元。“今年准备栽培云和黑木耳200万棒,其中100万棒交给村里的100户贫困户栽培。技术培训、黑木耳收购全由我们负责。”张金河介绍,云和黑木耳在全国享有盛誉,供不应求。这阵子前来报名要求栽培黑木耳的村民络绎不绝。村民苏海明就是其中之一。他盘算着,今年栽培1万棒黑木耳,收入3万多元。手里有了钱,再贷些款,搞肉兔养殖。“俺要是干得好,脱贫后打算新建住房。”苏海明憧憬着未来。为了让更多像苏海明这样的农民早日脱贫,张金河正着手创办黑木耳栽培技术培训班,全年计划培训欣荣村农民1500人。

  产业扶贫带来光明,照亮了欣荣村的脱贫路。为使村里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欣荣村正筹划着新建养殖基地,扩大肉羊、肉兔养殖规模。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商务也正成为欣荣村精准脱贫的新引擎。目前已有100多户村民与村里的电商服务中心签了协议,通过电商渠道将手工制品和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

(宁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