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赋能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封闭车间,生产线按标准化流程,有条不紊加工枸杞产品。近日,走进宁夏华宝枸杞产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与外面寒冷的天气对比鲜明。“虽是冬季,但现在仍是枸杞生产加工的旺季,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王宇说。
近年来,宁夏把枸杞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发力,破瓶颈、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推动宁夏枸杞种植由分散型、粗放型、个体型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截至今年年初,宁夏枸杞基地标准化率超71%,良种覆盖率超95%,年综合产值达到155亿元,宁夏枸杞现代化产业雏形初步形成。
宁夏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始于2014年的一场产业“洗牌”。
在此之前,宁夏枸杞行业主打一家一户的散户种植。随着宁夏不断提升对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产业扶持政策和宣传力度越来越大,使宁夏枸杞尤其是中宁枸杞的知名度逐年提高,而且全国枸杞市场行情持续看涨,需求旺盛,散户种植已无法满足市场期待的品牌和质量要求。
彼时,全国枸杞产业正在悄然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从政府到民间,宁夏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相继出台扶持枸杞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助推枸杞产业转型升级。
筑巢引得凤来栖,风劲正是扬帆时。2014年,宁夏枸杞产业转型升级“大洗牌”如期来临。当年,一些房地产、农资、药业等区内外企业纷纷登上这趟转型“列车”,进入枸杞行业。仅中宁县就先后诞生玺赞、杞泰、大地等多个以大型基地为起点的枸杞企业。
宁夏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增强,同时因为市场行情非常好,政府又给予政策扶持。”杞泰公司负责人雍政说,这些综合因素开启宁夏枸杞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
58岁的中宁人郑泽虎,1986年起就种植枸杞,如今他是玺赞万亩枸杞庄园的产业工人。在他看来,规模化种植的枸杞企业能取代传统的农户种植,是因为后者无法跟上枸杞市场的发展步伐。
当时农户种植,一家一户大多种三五亩,不掌握系统病虫害防治技术,缺乏品牌意识和质量把控意识。
而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进入的枸杞企业,纷纷有备而来。在自治区进行优化产业布局,出台宁夏地方标准的基础上,一些企业也制定了枸杞生产加工标准。
“我们前期做了详尽的枸杞全产业链市场调查,从科学种植起步,一开始就严格按照宁夏地方标准组织生产。”雍政介绍,农户一亩地种植430株枸杞,亩产大但质量欠佳。“我们是3米的行距、1米的株距,每亩种220株,机械化种植,全流程跟踪系统化病虫害防治,后续加工经过12道标准化工序。”起步第二年,杞泰公司即被评为自治区专精特新技术标杆企业。如今,该公司有出口欧美标准的枸杞示范园1500亩。
记者来到吴忠市红寺堡区罗山脚下的宁夏贺兰山地源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门外积雪覆盖,生产车间里枸杞加工紧张有序,网络在线直播系统实时向电商平台消费者播放生产加工的每个过程。
该公司由药材领域转型升级,通过招商引资进入枸杞行业,目前种植经营5300亩枸杞,带动就近两个移民村群众逐年提高收入。
经过持续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枸杞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结合枸杞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宁夏不断构建完善宁夏枸杞产业现代标准体系。目前,全国共制定发布枸杞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45项。其中,宁夏制定82项,占总数的56.6%。宁夏制定发布的枸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枸杞》(DBS64/0001-2017),是我国唯一的枸杞质量安全强制性地方标准。
今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作出省级领导包抓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宁夏枸杞功效物质作用机理和提取工艺研究、功能性专用品种培育作为重点攻关课题,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与联合攻关活动。同时,宁夏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养生保健企业、食品添加剂及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来宁投资枸杞产业,以精深加工推动枸杞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枸杞标准体系,加强道地枸杞中药材研发利用,真正把宁夏枸杞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标准化指导扶持下,宁夏涌现出“中宁枸杞”“早康”等7个国家驰名商标,“沃福百瑞”“润德”等17个著名商标。打造了“润德”“杞之龍”等12个宁夏枸杞知名品牌和10个优质基地,培育了“百瑞源”“玺赞”等2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建成4个国家级枸杞研发平台、1个国家级枸杞气象服务中心、14个自治区级枸杞人才高地工作站。截至2019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达92万亩,产量15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枸杞种植面积和产量的46%和47%,产值超过120亿元。其中中宁枸杞种植面积12.8万亩,“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达172.88亿元。宁夏已成为全国枸杞产业基础最好、生产要素最全、品牌竞争力最强的核心产区。(记者 王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