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首部杂技剧十月上演——探班《岩石上的太阳》剧组

26.09.2018  16:45

              9月24日,中秋节。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主创人员在进行灯光调试、布景调整,演员们进入最后的合场排练。一大早,50多位演员就准备就绪,他们中最大的30岁,最小的9岁。从今年4月开始排练,5个月里,所有演员没有休息过一天。

              这是我区排练的首部杂技剧,2016年开始酝酿编排剧本,2017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支持,演员全部由银川艺术剧院杂技团的演员担当。如今,历时两年即将公演。

灵感来自贺兰山岩画

              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李西宁担当《岩石上的太阳》的总导演。她告诉记者,该剧灵感来自贺兰山岩画,主创人员多次到贺兰山采风,春秋冬夏都去过,奇妙的大自然景象和岩画的多样性给了该剧生机和活力。

              李西宁说,石头无语,岩画有声。作为全国三大岩画体系之一,贺兰山岩画是北方岩画的重要代表,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岩画所记录的狩猎、放牧、舞蹈、战争等场景,在图画形式上与杂技艺术具有相似的特点,岩画是静态的,杂技是动态的。它们共同指向的是人类的勇气和智慧,是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

              银川艺术剧院副总经理张晓红说,作为远古时期的重要文明之一,由于岩画的不可再生,如何保护岩画,面临巨大难题。仅2016年的一场洪水,一次就损毁了50多幅珍贵的岩画。因此,该剧试图以艺术的形式将其传承和保存下来。

突破:戏剧与杂技融合

              该剧演员林晓雨在银川艺术剧院杂技团工作10年。她说,“和以往杂技剧目演出不同,杂技剧对演员要求更高,不光是肢体语言,还有眼神、形态等,可以说处处都是戏。

              银川艺术剧院杂技团副团长姚星说,该剧以杂技艺术为本体,在保留《转花碟》《软功造型》《蹬人》《吊环》《绸吊》《转动地圈》等经典杂技技巧的同时,融入其它姊妹艺术,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谈起该剧的创作,姚星说:不容易。他说,银川艺术剧院杂技团的前身是宁夏杂技团,在前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才有了如今杂技团的突破与创新。在音乐、舞美、服装、灯光等综合艺术门类的处理上,剧组重点研究了历史依托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戏剧推动与杂技本体的关系,民族风格与世界语言的关系,既要还原新石器时代的神秘,又要保持艺术想象的丰满充沛;既要讲述起伏跌宕的故事,又要创新杂技叙事的手段;既要有贺兰山地域的特质元素,又要有时代美学的色彩。

              该剧以贺兰山岩画代表作“太阳神”作为人物原型,以三个部落之间的结盟和冲突作为戏剧主线,以勇敢、超越、敬畏和爱作为精神命题,把岩画艺术和杂技艺术巧妙融合,使该剧既有强烈的地域文化,又有巨大时空张力。

              据了解,该剧将于10月1日开始预演。(记者 徐佳敏 实习生 刘娜)

岩石上的太阳》剧照。记者 徐佳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