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做“获得感”
冬日的六盘山,分不清是雪是霜,满山的针叶林披上了白色的衣装,呈现出一种寂静之美。绕着山路缓缓行进,转过一个个山弯,一座面貌秀雅、山明水净的城市呈现在了眼前,恍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卷,这就是有“书画之乡,高原绿岛,丝路古城”之称的隆德县。
山顶树林披银装。隆德县一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活跃的民间文化为世人所称道,但是地处宁南边陲,受交通等各方面因素限制,缺乏支柱性产业,经济底子薄,长期处在全区县域经济的最后一个方阵中,是制约该县发展的最大问题。“十二五”期间,隆德县不断优化发展思路,积极开拓创新,工业发展从“几棵树”长成“一片林”;坚定不移发展中药材、草畜、冷凉蔬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建立健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体系,以特色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让扶贫致富取得实效。今年,隆德县整合各类资金5.03亿元,实施了整村推进、“双到”工程、“雨露计划”等扶贫工程,完成了18个重点贫困村脱贫销号任务,让8500名群众摆脱了贫困。随着前不久全国高原地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东毛高速六盘山隧道全线贯通,隆德县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日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自此进入全面提速期。
隆德县城旧貌换新颜。“十二五”,是全县人民获得感最多的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隆德县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极大改变的时候,是隆德县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人民的获得感最多的时期。”面对记者,隆德县委书记袁秉和在一句话中用了两个“极大”和三个“最”来肯定这五年来隆德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一句源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获得感”,从侧面反映了老百姓对这几年县委政府努力的认可,也足以代表这五年来,隆德县全力以赴推进扶贫攻坚,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所带来的成就。
2015年,隆德县以整村推进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扶贫攻坚为统揽,以整村推进为抓手,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特色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夯实水、路、城镇化、教育、生态“五个基础”,大力发展“六个工程”,在精准扶贫、城乡统筹、产业提升、民生保障工程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美丽的沙塘镇张树村。老穷村展新颜,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句话。老隆德人都不曾想到,沙塘镇张树村这个曾经全县闻名的穷村,现今竟成了这句话最好的代言。
张树村是隆德县23个整村推进村之一,过去的张树村,危房摇摇欲倒,道路尘土飞扬,常住人口294户121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户332人,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52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679元。就是这样的一个村,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村民陈宗仁的话说,“都是党的政策好,才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一场预告中的雪到底没有落下来,太阳刚探出头,我们来到了张树村,整齐的村落、洁净的村道、漂亮的民居、功能健全的文化广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路边闲坐的老人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道路两边的院墙上,五颜六色的农民画成为一道风景,这些农民画用笔生动,充满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隆德县的民间文化无处不在。村部院内,妇女之家、农家书屋、青年之家、老饭桌、道德讲堂、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村民可以享受到各种便利。如今的张树村,已经成为全区最美的村庄之一,而其独有的文化氛围,更是为其增色不少。
文化味十足的张树村。
2015年,隆德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46万元,通过危房改造、养牛户补贴等政策支持,按照每家每户贫困程度、劳动力状况、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意愿、贷款需求,为每户农户建立“明白卡”,分门别类确定养牛、贩运等致富产业。目前,全村养牛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达到60多户。此外,村里还通过建立家禽养殖园区,定期对村民进行学习培训等举措,加快整村推进脱贫,仅仅一年,张树村的GDP水平已经高于隆德全县的平均水平。
在陈宗仁家里,袁书记一边和群众交谈,一边向记者展示着村子里各项现代的生活设施。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喷涌而出;按下按钮,抽水马桶开始工作;家家户户都有的太阳能热水器,让村民们冬天也能洗上热水澡。袁书记说,现在张树村已经实现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全村覆盖,按照这个模式,隆德县将同时对10个村庄进行改造,不仅要将农村自然和谐的美充分体现出来,还要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绿水伴城边。每年年终,那一份人人期待的“民生礼单”
隆德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制约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隆德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的工作思路,做好了“水文章”和“绿文章”两件大事,让民生得到保障。
五年来,通过多个蓄水工程和供水工程的陆续完成,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完全解决,建成多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保障了农村近16万群众的饮水安全。今年,隆德县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以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核心,扎实推进生态林业建设,规划投入资金1.8亿元,重点实施灵龟山市民休闲森林公园绿化、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营造林工程等5项重点工程,完成绿化面积8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0.6%,森林覆盖率达到28.6%,让宁夏南大门的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隆德县委、政府每年都会向群众发出一份“民生礼单”,详细向大家告知当年的民生工程(计划)完成情况,随着发展势头不断转好,这份每年的礼单也越来越“厚实”。今年的这份礼单,包含的亮点可真不少:整乡推进方面,张程乡草畜产业新建标准化养殖圈舍、青贮池1747座,90%以上农户参与发展草畜产业;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2亿元,支持23个整村推进村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符合隆德实际的致富路子;中药材、草畜、冷凉蔬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全面发展,其中,肉牛养殖已被农户广泛接受,助农增收效益十分显著,中药材正在向产、加、销一体化快速发展,今年加工转化率达到40%;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攻坚行动计划,实现户户一所安全住房目标,自来水入户率、行政村硬化路通达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等多项民生指标位居全区前列……
正在改造中的村庄。软实力带动硬指标,让文化旅游真正发挥作用
“六盘胜地·水墨隆德”,是隆德县着力推出的文化旅游品牌。众所周知隆德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文化富裕”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民间有一批擅长砖雕、刺绣、泥塑、书画、篆刻、剪纸的文艺能人。十二五以来,隆德县除了大力发展工业和特色产业之外,也把转型点放在了文化带动上,推动文化扶贫,让文化能人成为文化民生的带头人。
正在改造中的村庄。从2014年起,隆德县深入实施“文化兴县”战略,挖掘红色经典、民俗文化、生态景观资源优势,招商建设范家峡森林公园。改造提升红崖老巷子民俗文化村、神林自驾游营地,两地分别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三星级农家乐。红崖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奠安乡梁堡村列入由中央财政保护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隆德麦田景观喜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观庄前庄等9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为了打造中国西部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与文化旅游示范县,今年隆德县抢抓新丝路经济带建设机遇,依托大六盘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逐步把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开工建设六盘山国际狩猎场、六盘山国际养生中心和国际滑雪场,全面建成范家峡森林公园,打造宁夏生态旅游目的地。建成老巷子民俗文化村,建设老县衙景点及县文化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开发伏羲崖·六盘天池景区,打造丝路之旅民俗文化旅游新亮点。筹办了全国书法大赛、春节民俗文化旅游节和范家峡森林公园露营大会等活动。以“一首歌、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广告词)、一本书、一部电视剧”为载体和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平面广告、网络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立体宣传推介,全方位展现六盘胜地秀美画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隆德旅游人数同比增长或将达到70%以上,旅游业已逐步向“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发展,成为带动服务业的经济增长点。
为春节社火表演准备的道具。站在辞旧迎新的节点,十三五怎么开局?袁秉和心中早已有了一本账,他说,隆德县将精准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推进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实施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劳动密集型工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三大计划”,使缺乏劳动技能的11400人脱贫致富;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将不适宜居住区的3260人搬至中心城镇、工业园区聚集,促其增收;通过生态补偿对生活在六盘山外围的560名贫困人口进行技术推广与培训,确保稳定增收;通过发展教育,对3280名中高职院校学生实施免费教育计划;通过政策兜底,整合各类资金,扩建沙塘敬老院,建设县城养老中心、第三敬老院,集中供养7640名无劳动能力老人。到2018年,要确保6795户2.6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3个贫困村全面脱贫销号,再经两年巩固提升,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随着隆德县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雁南飞”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了“凤还巢”回到家乡。袁秉和告诉我们,因为隆德县汉族人口比重大,所以春节是最重要的节庆。他希望通过营造浓厚的春节文化气息,使得返乡的村民能够真正感受到家乡的巨变,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人其乐融融地过好每一个节日。 (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白 雪 文 摄影 祁灜涛 视频 马建宁 葛龙 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