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理财探索“最多跑一次” 财政“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15.12.2019  12:12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题:政府理财探索“最多跑一次” 财政“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新华社记者韩洁、申铖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近些年“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多地多领域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百姓少跑路,为经济发展助添活力。

  记者近日调研发现,不仅面向企业百姓,随着政府各部门间 “信息孤岛”的逐渐打破,政府内部的“放管服”改革也在向纵深推进。在关系政府运转效能的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方面,不少地方探索新路,努力实现申领预算、缴纳资金等财政业务也“最多跑一次”。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临近年关,山东省高密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王梅深有体会。

  “五保供养对象供养经费的及时发放,关系着农村困难群体的生活福利。”王梅说,过去到财政局申请资金周期长、手续多、跑腿多,当地财政推出柜台化服务,只需一次上门申报资金,原来需要5日办理的业务当天就能办完,资金到位时效大大提升。

  便利王梅所在部门申领财政资金的,是当地财政局推出的财政业务“一柜通”综合服务改革。为解决财政各业务科室之间沟通不畅、业务办理拖沓滞后、服务对象满意率不高等问题,当地自去年6月启用业务经办综合服务大厅,将直接服务预算单位的10个科室、3700多项预算单位指标业务重组、流程再造,采用“一个窗口办理、一个柜台办结、一条龙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

  “以前分多次到多个科室才能跑完的审批事项,如今在综合服务大厅任何一个窗口即可办理。”高密市财政局长邱昌禹说,一年多来,通过将办事流程、办理进度上网,财政系统审批业务平均办理时限不超过3天,努力实现“零跑腿”“一次办好”,让财政业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

  开放的柜台如同无形的监督,压缩了财政各科室在资金审批分配中的自由裁量空间,进一步削减了“隐形权力”,倒逼财政部门不断提高花钱效率。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既是深化财政“放管服”的重要目标,也关系经济要素配置的效率和经济活力的释放。

  记者多地调研发现,瞄准“最多跑一次”,财政相关“放管服”改革正在越来越多地方落地、开花,在更好服务政府部门的同时,也让企业百姓实实在在受益。

  在浙江温岭,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解决医疗领域“看病难、烦、贵”的痛点,当地财政局依托“互联网+电子政务”,利用移动支付、电子票据等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医疗挂号付费取票排长队的问题,提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和财政票据监管效能。公立卫生医疗机构上线运行,患者通过自助缴费机实现挂号、缴费、取票“一条龙”自助服务;凭借手机电子票据即可完成就医、取药等流程……自实施以来,患者平均看病环节从6个减少到2个,有效缩短患者看病排队时间60%以上。

  在深圳,缴款人通过扫描非税缴费通知书上的二维码或关注“深圳财政”公众号进入“便民服务”的非税缴费页面,就能在深圳非税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完成非税收入缴费,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深圳市财政局将更新后的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以及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等全部对社会公布,并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涉企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

  山东省财政厅推出2019年度“放管服”改革事项清单,一次性推出33项“放管服”举措;安徽合肥市财政局今年正式实行预算单位用款计划全程网上申报审核,实现财政资金管理全程电子化;从2020年1月开始,陕西全省启用“财政云”, 打通财政资金从部门预算—指标—支付(无纸化)—会计核算的主体业务流程……

  简政放权,便企利民。各地财政“放管服”改革的创新探索,汇成国家层面改革的纵深:加快组建财政部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治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一项项改革举措印证我国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的攻坚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