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 地质人的青春 在奋斗中闪光

04.10.2018  10:03
  10月1日,潘进礼回银川家中短暂休整后,和同事马瑞赟、王忠禹等返回彭阳,继续开展地质资源调查工作。

  这次宁夏地质调查院进行的彭阳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主要为黄土高原研究、地方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服务。

  项目组成员每人背个地质包,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地质锤、GPS数字终端等,拎起来,超过15公斤。

  “比起师傅们以前背的罗盘、地质锤、放大镜这‘老三件’,现在先进多了!”他们笑着说。

  一路驱车赶到固原,进了茫茫大山,路面越来越颠簸。大家收拾好东西,马不停蹄开始工作,观测、照相,很多时候需要爬山,一爬就是一天。中午吃不上饭,就吃干粮。

  看着蜿蜒起伏的山峦,大家不禁想起4年前在此工作的场景。2014年春,宁夏地调院接到了中国地调局在六盘山盆地开展页岩气调查的任务。1981年出生的潘进礼带领的是一群“80后”和“90后”,年轻的地质人斗志昂扬、信心满满,要干出个样子来。

  除了野外作业,大家的办公和生活场所都在临时搭的两个帐篷里。一个放置化学试剂和设备,另一个是宿舍。

  宿舍里面,两张床,一张桌子,一个火炉。他们两人一班,每班工作12小时,负责气象色谱录井、荧光录井、泥浆录井、岩心录井、现场解吸气等,当班期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不管天有多冷,不管晚上还是白天,只要岩心从钻井里取上来,他们就要用棉线以最快的速度擦干净,然后用荧光灯一点一点地照射,仔细观察有无油气显示。

  在现场取岩心样进行解吸页岩气,一块样品解吸12小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两台仪器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取岩心时,需不停地观察测试井下页岩气量的录井仪器,并不断记录数据,还要每隔一小时观察从井下排出来的泥浆,观察有无气泡,进行记录和拍照。

  这些工作细微而重大,需要两个人协调好,少睡觉,多操心,多奔跑。

  在艰苦的环境里,他们连续工作了4个月。一位“90后”、刚毕业的同志的嘴被山风吹歪了,还未痊愈,有任务时还是顶了上去。有一位同志是强直性脊椎炎,但他从没说过,由于长时间受凉,直到有天半夜起不来,送到医院,大家才知道。

  最终,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第一次在宁夏发现了页岩气。

  “不畏辛苦是地质工作的一种精神,作为新时代地质人,发扬前辈的光荣传统,是我们的责任!”潘进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