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人王保龙:创新需要工匠精神

12.12.2017  16:13

  开早会、排计划、盯质量、巡生产线……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总装车间元件组组长王保龙每天的工作和往常一样忙碌,和以往不一样的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他的干劲和信心更足了。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王保龙反复研读,在他看来,这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指明了奋斗方向。

  王保龙所在的总装车间,主要是生产配电柜、成套开关柜。“生产一个配电柜要进行元件装配、二次接线、母线制作3道工序,尤其是二次接线环节,要求员工细心程度非常高。”王保龙说,“到了年底,订单多、任务也就比较重了。生产量越大,越不能放松产品质量这根弦。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花时间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功夫。

  2008年,王保龙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力成电气集团的厂址还在永宁县望远镇,当时自动化工具很少,一个电装车间员工达到100人,完全靠手工操作,所有装配工作全都靠人工装抬,所以干完一天活后,累得腰酸背痛。如今这些工作都被机器取代,以前100个人一天才能完成的活儿,现在用自动化工具10分钟就能完成。但王保龙说,精益求精始终还要靠人。作为元件组组长,他带领大家刻苦钻研,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与生产革新。

  今年,王保龙所在的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数字化工厂通过引进和联合开发16条数字化、可视化生产线,集成应用52台工业机器人;重点完善和提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综合能力;建立了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以PLM为核心的研发创新体系、以MES为核心的生产运营体系、以智能产品为核心的远程运维服务体系的企业四大核心体系。

  王保龙看到自己所在的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他认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更需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因为没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创新活力,就不可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在创新领域推陈出新。”王保龙说。

  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