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圆了她的温暖宜居梦

23.10.2015  11:01

   旧城改造圆了她的温暖宜居梦

  新华西街道路畅通及中卫巷旧城更新改造项目,让久居老房子的于阿姨住进了现代化安居工程——

 看,你的新家就在那里。于阿姨高兴地展示新居的门牌号。在小区门前留个影。 新华西街道路打通工程。

  当金秋的黄叶开始翩翩起舞时,新华西街道路畅通及中卫巷旧城更新改造项目彻底竣工,此时那里是高楼林立,一个现代化的安居工程——新卫家园,呈现在银川人眼前。60岁的于阿姨倚在新居的卧室窗前,安详地打量着窗外的满目灿黄。10月22日早上,于阿姨在新卫家园的新家里,等待兴庆区旧城改造道路畅通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为她验房子。验防盗门、查网线、领房号、看小区,于阿姨望着居室外优美的环境和内部宽敞的户型,感慨道路畅通工程为她带来的幸福。

  中卫巷里开启新居梦

  1985年10月,于阿姨的父母住进了中卫巷一间70多平米的老房子。于阿姨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砖混结构的老房子已现出破败的痕迹。和父母在中卫巷居住的那些年,上下水不通、暖气不热、没有物业管理、小区没有大门……一个晚上49户居民的煤房都被偷,更是常事。“那时候谁家还没丢过个自行车啊,住在楼上的得把自行车扛进家里才安心。”于阿姨一家对旧房感受的关键词就是——不安! 

  2013年2月19日,银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银川市旧城更新改造实施意见》,通过旧城更新改造提高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畅通城市路网、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当年3月初,于阿姨和邻居们接到了拆迁的消息,“这破烂房子终于要拆了!”银川市首个由旧城(棚户区)改造带来的道路畅通工程——新华西街道路畅通及中卫巷旧城更新改造项目,关联到了于阿姨和母亲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 

  于阿姨清晰地记得,2013年3月16日,这是她代母亲同兴庆区旧城改造道路畅通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签订拆迁协议的日子。这时,老母亲瘫痪在床已多年。“政府要修路,是造福子孙的事儿,协议该签就签了吧。”母亲虽卧病在床,但心里很明白。 

  听说巷口的邵老汉3月10日就签了协议,房价优惠了一万元钱不说,以后还可以自主选择房子的户型和面积。于阿姨和母亲羡慕极了,后悔没早点听政策安排签下协议。3月20日,于阿姨带着母亲搬离了那间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邻居们也因此暂时离别。巷东头的陈大爷老两口搬去了领世湖城小区,巷尾的小从两口子搬去了唐槐园小区,隔壁汪姨也搬到儿子家住了。随后,伴随一阵轰隆隆的推土机声,中卫巷460多户拆迁户,27栋建筑物,结束了它几十年的斑驳历史。4个月后,新华西街道路畅通工程竣工,新华西街打通1165米至良田路。“路修好了,大家伙办起事来都方便。”于阿姨和母亲眼见新华西街打通,感慨不已,就盼着房子早日交工。

   新卫家园实现新居梦

  关于家的认识,在于阿姨看来,就是每日操持家人吃喝、洗衣做饭,陪伴父母儿孙,和邻居们唠嗑闲扯。操持一辈子,收获了安稳、踏实和温暖,却终有缺憾。 

  “我妈是坐着轮椅挪出中卫巷老房子的。还没住上新房子,人就走了。”2015年1月28日,于阿姨陪伴母亲走到了生命尽头。“老妈咽气前两个月还问这房子的事儿,问啥时候交房,说她想住南北通透、有独立餐厅的大房子。”于阿姨泪眼婆娑。 

  母亲离开后不到8个月,于阿姨接到了抽房信息。抓阄决定户型和楼层,她抽中了2号楼1单元14楼三室两厅的大房子。9月22日,带着一大沓材料,于阿姨办理了安置协议,拿到了新房钥匙。拿到钥匙那一刻,两代人期待已久的新居梦终于实现。 

  “小马,你看我这门是不是再给紧

  一紧?这网线该从哪儿走呢?壁挂炉是装在厨房吗?我这热水是从哪儿走的?我得告诉楼上把防水做好,不然我们家该遭殃了……”兴庆区旧城改造道路畅通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帮于阿姨查验新房,她对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检查得清清楚楚,絮叨着各种细节。南边的卧室视野好,北边的卧室安静,东边的房间当书房,卫生间大小正合适,厨房的位置很好。于阿姨指着新房的格局,掩盖不住内心的欢喜。 

  “阿姨,您放心,我找人把门给您修好。网线全在这儿呢,是光纤的……”小马耐心地为于阿姨服务,事无巨细。 

  贴上门牌号,“你看咋样?小马,正不?”于阿姨问道。从拆迁到交房,于阿姨已把小马当成了自家人。新房一有麻烦事,小马立马就到。 

  因为拆迁,于阿姨、邵老汉、汪姨、小从两口子……这些老邻居不得不暂时分开。在交房的日子,他们又团聚在一起,小区里好不热闹。“这些小伙子可给我们帮了大忙了,政府修路方便的是大家,拆迁工作亏了有这些能干贴心的小伙子啊。”邻居邵老汉凑上来对记者说。 

  大家伙对这些工作人员的服务,不住地点赞。 

  省吃俭用一辈子,操持一家老小一辈子,精打细算的于阿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38.5平方米的房子,补差价27万,“住新房,不亏!”78.42平米的老房子,按1:1.1的比例返还,前30户签约的还给优惠1万元,家里有残疾人的补5平方米,还免费赠送5平方米,多余面积按差价补齐,采光好、地段好、环境好。邵老汉说:“走5分钟就是新华西街早市,周围有凤凰园、唐徕公园,这把年纪了还能住进这房子,我知足!

   新家园里操持新生活

  新华西街道路畅通及中卫巷旧城更新改造项目,原地安置300多户,截至10月21日,签订安置协议的已有246户,领到新居钥匙的已有120多户,已经开始动工装修的住户有近70户。 

  未来新房如何装修?于阿姨笑了笑说,:“我老早就去建材市场看好了,邻居家一有装修我也去看,看不见的地方用便宜砖,看得见的地方贴质量好的砖,我跟原来那些老邻居都商量了,到时候我们一块看装修材料去!” 

  出了家门,于阿姨和邻居们全面考察了新居的环境。地下停车位、储藏室、物业公司、停车棚,大家伙目力所及的地方,都被细细考察了个遍。 

  金灿灿的波斯菊、绿油油的大垂

  柳、红艳艳的大凉亭……满目的美景让居民们应接不暇。新华西街道路畅通及中卫巷旧城更新改造项目,为银川打通了一条贯通东西的惠民之路,也为无数像于阿姨这样的银川人安置了宜居温暖的新居梦。 

  记者了解到,作为银川市首个由旧城(棚户区)改造带来的道路畅通工程,新华西街打通后,33路公交车径直从新卫家园门前驶过,交通高峰期间车流量吸纳能力提升25.98%,南薰街车流量下降21.62%。邵老汉说:“修路是造福子孙的事儿,更是方便每个银川人的事儿,一把年纪算活明白了,房子再大不一定有家的温暖,大家和谐了小家才安宁。

  老面孔、旧相识、熟乡音,在凉亭里跟汪姨聊聊天,在老年人活动室看陈大爷打打麻将,再听邵老汉讲讲时事新闻,这是于阿姨憧憬的未来生活。于阿姨依然会像现在一样按时接送孙子上下学,按时锻炼身体,操持一家人的吃喝。安稳、固定、踏实,对于阿姨来说就是家,就是生活。

  记者  陈玲/文  李婧/图

 

用爱温暖寒冬—— 宁夏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wRX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深冬时节,傲雪凌霜。“90后”小伙小田用一缕冬日暖阳般的温暖爱意,给远方的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12月15日,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小田完成捐献顺利归来,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