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件新疆民族乐器将穿越丝绸之路来到银川

13.04.2016  13:21

超百岁龄古旧乐器首次亮相

在4月7日开幕的乌鲁木齐站,参观者试奏展出的乐器“达普”。(王菲摄)

      说起新疆的民族乐器,大家马上会想到冬不拉,但你可能没听说过热瓦甫和纳格纳鼓,更别说一睹手风琴鼻祖——萨马拉的真容了。4月26日至27日,“天山琴韵·丝路乐语”新疆民族特色乐器展银川站即将拉开帷幕,160件新疆民族特色乐器即将穿越丝绸之路来到银川,“120岁”的三弦、“184岁”的巴扬和萨马拉等活化石级古旧乐器将首次面向宁夏大众亮相。

      本次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新疆艺术研究所主办,于4月7日起陆续在乌鲁木齐、西宁、兰州、西安、郑州等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进行巡展和演出,集中展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传统乐器。本次展览银川站包含展览、文艺演出与学术交流三个部分。为让更多市民领略到新疆民族特色乐器的独特魅力,届时将向广大市民免票开放。本次展览银川站的开放时间为4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17时30分,地点在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宁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展厅。活动期间,每天下午15时30分、晚上19时还将在宁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各举办一场新疆原生态文艺演出。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出的160件新疆民族乐器,是从新疆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及私人收藏中征集而来的,也是历次同类展览中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一次。展出的乐器涉及新疆13个世居民族应用的代表性乐器,涵盖制作或收藏时间超过百年的古旧乐器、使用流传至少50年的传统形制乐器以及仍在专业院团、民间使用的改良乐器,并首次将萨玛拉、萨孜斯尔乃等丝绸之路上广泛流传的乐器进行专业梳理、鉴定和分类记录,种类包括弦鸣、膜鸣、体鸣、气鸣四个类别,体现了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丰富性,以及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

      主办方介绍,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交汇于此,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融于此。早在汉唐时期,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就兴盛中原,琵琶、箜篌、鼓等西域传统乐器也传入内地并广泛应用。千百年来,各民族在新疆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共融共生,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和而不同、五彩缤纷的特色文化。因此,本次乐器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丝绸之路文化的展示,利用乐器这一载体讲述丝绸之路文化的历史与流变。(记者祁瀛涛)

在4月7日开幕的乌鲁木齐站,观众用手机灯光照明,仔细研究乐器的工艺制作。(王菲摄)

左边乐器为150岁的“巴扬”,右边乐器为184岁的手风琴鼻祖“萨马拉”。(李娟摄)

新疆民族特色乐器展。

在4月7日开幕的乌鲁木齐站,一名乐手用乐器“塔斯吐亚克”演奏《牧马之歌》。(王菲摄)

即将在银川展出的体鸣乐器“萨帕依”。(龚彦晨摄)

      稿件来源: 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