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扶贫车间”里的家事

05.02.2018  04:31

  新春将至,记者走进吴忠市利通区扶贫攻坚主战场——扁担沟镇同利村。

  2012年,同利村安置来自同心县22个行政村的移民1087户,现有建档立卡户585户。

  纵横交错的村路巷道,不远处,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移民新居映入眼帘。奇怪的是,多数庄户院落里,却瞧不见“围着锅台转”的妇女。

  “大冷天的,妇女们去哪了?”记者问。

  “自从政府在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后,她们摇身一变,成了百益同利服饰公司的织娘,不再是手心向上伸手向丈夫要钱花的家庭主妇了。”村支书白俊平说。

   三妯娌新盖砖瓦房

  “这是同利村的扶贫车间,青年妇女通过技能培训就能上岗。”扁担沟镇宣传干事吕明航带记者来到一座现代化工厂。

  推开一扇门,身着鲜艳服饰、打扮时髦的百余名农村妇女围坐在电动缝纫机前,有的裁剪成品布料,有的加工婚庆喜糖袋,有的在纳鞋底。

  “你把布料上的线头剪干净些。”同心县马高庄乡白阳洼村的移民马桂红一边缝制衣服,一边指点旁边手持剪刀的妇女。

  操作前台缝纫机的一位妇女,回眸笑了。

  原来,三人是妯娌。

  马桂红是大媳妇,王进兰是二媳妇,杨旭芳是三媳妇。

  “快过年了,你们还加班赶制衣服?”记者问。

  “俺们搬迁过来当上产业工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娃娃上学不再翻山越岭,家门口有公交车,每月能领1800元工资。办年货的事,交给娃他爹了,俺们还得抓紧挣钱呢。”王进兰说。

  建档立卡户杨旭芳的日子虽然比起妯娌有些紧,但去年也盖了新房。

  “除了政府盖的房子,俺们三家还陆续盖了70-90平方米的新房,砖瓦房全部贴了瓷砖,享受政府阳光沐浴工程,每天都能洗澡呢。”在马桂红眼里,过去蜗居在山大沟深的白阳洼村,水比油精贵,一月洗一次澡都有些奢侈。

  而今,三妯娌的新房里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

   老两口患上高血脂

  2月2日下午下班时分,65岁的移民马玉树接到了老伴打来的电话。

  “今天活多,老板让我清点好八宝茶袋和喜糖袋数量再回去。

  打包捆绑后,马玉树抱着“半成品”回了家。剩下的活计,马玉树和老伴杨秀花在家里就能完成。

  马玉树的院落收拾得格外整齐。走进屋里,杨秀花盘腿坐在炕上,周围摆满了喜糖袋子。穿针、引线、走针,金色的抽绳就嵌在喜糖袋子上,用手捋一捋,平平整整叠放起来。

  “袋子、抽绳、针都是去工厂领来的,穿好就送过去,现场结钱,我和老伴坐着动动手指就把钱挣了。”马玉树表示,工厂建在家门口,穿一个糖袋子3分钱,穿一个八宝茶袋子1毛钱,老两口一天能穿1000多个。

  杨秀花拿出几双鞋底,接过话茬说:“这也是工厂让我们纳的,纳一双20多块钱呢!

  “每月养老金、低保和工资下来,我们能拿1200元哩。过去日子苦没好好享受,现在顿顿吃荤腥。没想到,上次村里安排体检竟查出了高血脂和高血压,大夫叮嘱俺们吃清淡些。”马玉树笑了。

  杨氏姐妹的新愿望

  “你外甥女前天在银川的医院上班了,这个大学生没有白培养。”同心县田老庄乡的移民杨登兰念叨。

  “就是嘛,父母辛苦点,咬牙也要培养孩子上大学,人有了知识才不会受穷。”妹妹杨登霞边裁剪布料边说。

  45岁的杨登兰是百益同利服饰公司生产车间一班班长,妹妹杨登霞是车间的工人。

  6年前,两姐妹举家移民至同利村。同利小学距离她们家仅100米,初中、高中学校离家也不远。娃娃上学路程较老家缩减60%,教师整体水平也高于老家,杨氏姐妹决心好好培养孩子。

  去年3月,百益同利服饰公司招收工人。

  “咱的文化程度能看懂机器上的点点杠杠吗?别去了闹笑话,再说别耽误了老人吃饭和娃娃学习啊!”当时,杨登霞有些纠结。

  “工厂答应送我们去浙江培训呢,到点下班回家,挣钱和操心家人两不误。”杨登兰拽着妹妹报了名。随后,姐妹俩和其他工人们赴浙江接受免费培训,上岗后,每月工资1800元至2000元。

  而今,随着两家人经济状况好转,两姐妹有了新愿望——儿女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考个好大学。(记者  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