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的致富带头人
生活在西海固贫瘠土地上的一批“80后”“90后”,他们曾因参军、打工等原因走出了大山,当他们再次返回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时,已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冲破老辈人传统的思想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寻找脱贫之路,而且更善于与市场经济接轨。在西吉县硝河乡红泉村记者碰到了一个——
敢为人先的致富带头人
本报记者 杨学农 王 健 郑 峥
兰学富家的牛棚宽敞高大。 本报记者 杨学农 摄 |
初秋的早上,记者看到西吉县硝河乡红泉村红沟组村民兰学富时,他正在整理养牛档案,里面有每头牛的标准照、身高、体重、孕产期及防疫、消毒情况等。
“他干啥都比我们先一步,干啥都比我们细想,而且干啥,啥成。现在他养牛,我也跟着学养牛。”在红泉村同龄人苏耀龙眼里,34岁的兰学富是一个事事敢为人先的致富带头人。
1999年底,18岁的兰学富走出大山,成为一名消防战士。5年后他面临着抉择,是留在城市创业,还是返回大山种地。“当时家里欠着一堆外债,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我不能让父母还债啊,所以选择了重返故土。”
再次面对依然贫瘠的土地,一贫如洗的家庭,兰学富不再听凭命运的摆布,他决定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当时土豆行情不错,家里有70亩地,我全部种成了土豆。”兰学富觉得70亩地还是小打小闹,想把村里其他村民的地租过来,统一种植土豆。“我挨家挨户做工作,一口气租了180亩地。村里的老人都说我贼胆子,万一土豆价格掉下来咋办?”但兰学富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和妻子一门心思侍弄着土豆。每天早晨4时出门,中午就啃一个饼子,晚上天黑了才回家。天道酬勤,当年土豆卖了好价钱,兰学富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给父母盖了新房子。
“学富是村里第一个土豆种植大户,我们正兴致勃勃地跟着他种土豆呢,他又开始养牛了!”苏耀龙最佩服兰学富的“市场眼光”。
“我以前没养过牛,先买了一头牛开始尝试,有了经验才大胆买了第二头,第三头。2009年我自筹资金盖了一个村里最大的牛棚,有300多平方米,还向银行贷款3万元准备大干一场。”当宽阔明亮的大牛棚第一次出现在乡亲们面前时,大家震惊了,“这娃胡整呢,给牛盖这么气派的棚子?”“贷款要背利息呢,这娃咋犯二了!”
因为没有买上中意的品种牛,牛棚硬是空了两个月。“这时候,西吉县扶贫办、硝河乡政府得到消息,主动找到我,不仅在资金上进行了帮扶,还帮我四处联系买牛。当年我就买了5头品种牛。”兰学富在乡亲们的质疑声中,埋头钻研养牛技术,他找技术人员交流,自己买书琢磨,上网查资料,慢慢地掌握了从选种到出栏所需要的各类技能,牛棚里的牛最多时达到17头。
看到兰学富的牛越养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乡亲们的质疑变成了佩服。“我们也想养牛,可又怕养砸了。学富就劝我们:‘怕啥呢,有我呢,我教你们!’”在兰学富的鼓励下,苏耀龙、苏克忠、苏克有等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开始养牛,兰学富毫无保留地教大家如何选牛、养牛、防疫,并办起了养牛合作社。
“我先贷款2万元,尝试着养了2头牛,现在和父亲一起养了13头牛呢!”苏耀龙告诉记者他也盖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牛棚。
“你看山坡上的那排新房子,就是耀龙家新盖的,是村里最好的房子。”兰学富指着远处一排簇新的砖房高兴地对记者说。
“红泉村是今年西吉县确定的脱贫销号村。目前村里共有428户人家,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78户,但是大家普遍养牛,现在全村养牛653头,预计80%的农户可以通过养牛脱贫。”红泉村党支部书记兰仲林对脱贫销号充满了信心。
“我现在又在琢磨着搞绿色环保的种植业呢,正在筹划中,希望能一炮打响,给乡亲们再摸索一条新的致富路。”采访结束时,兰学富悄悄地向记者透露他下一步的致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