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罗生门
教育罗生门
再谈小升初,如果还把它联系到万恶的应试教育,那就真的想多了。其实,很多家长削尖脑袋把孩子送到所谓优势教育资源里,无非是让孩子感受健康的环境,良好的风气,勤奋的学风,仅此而已。然而,这也让人陷入了逻辑上的罗生门。
为什么这么说。按照趋利避害的经济学原理,资源的配置往往是根据需求而改变。如果好的生源配置好的教师,那么一般的生源呢?显然,他们更需要好的老师。换句话说,把一帮好学生带好真的算不上本事,把一帮普通的孩子带成尖子生,那才算你这个老师真牛。
不过,现实的情况往往背离这种逻辑。好的学校需要好的生源来支撑,好的生源往往冲着好的老师,于是,各种“好”聚在一起,反复叠加,这种学校想办不好都难。
至于普通的学校,普通的老师,普通的孩子们,在以上的环境下似乎根本没有享受所谓优势教育资源的机会,大家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看自己的造化如何,你说奇怪不奇怪。
按照正常的原则,优秀的教育资源应当倾向于教育短板,这样才能补齐水桶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做到水涨船高。不然的话,具有资源掌控能力的人,可以轻易建一所小学,调配一批老师,而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只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挂学习,最后考上好学校,没承想,结果最后还取消了考试,白忙活一场。
都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但为什么在优势资源的合理分配上,一直处于扬汤止沸的短期行为,这实在值得人们思考。但有一点非常明白,所谓的优势资源,所谓的水平落差,一定是过去人为造成的怪胎,守着怪胎还不灭掉它,还要去千方百计地打扮他,试图伪装成正常人,更奇怪。
其实,真正的教育优势资源,应当是优势教育环境,不一定是绝对的公平,至少是机会上的均等,不一定是各种“好”的叠加,却一定是游戏规则上的健康。而面对这一改革的深水区,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皇甫世俊